在冬天,许多人睡前不会注意调低暖气温度,法国《费加罗报》称,这种做法是影响睡眠质量的头号敌人。
冬天早晨起床时,许多人常常感到头疼、脖颈酸痛、皮肤干燥等,这些烦恼并不能仅仅归咎于季节。睡眠专家称暖气是造成这些症状的罪魁祸首之一。尽管暖气十分舒适温暖,是冬天必不可少的装备,但专家仍建议不要彻夜使用。
寒冷有收缩血管的功效,从而减缓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帮助人们尽快入眠。显而易见,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势必得到反效果,影响入睡速度。室温过高的另一后果是造成鼻塞症状,新鲜空气有助于呼吸系统良好运行。而冬日早晨最常见的头疼、脖颈酸胀、皮肤干燥等症状也会影响一天的心情。脖颈酸痛甚至有可能转变为持续性的干咳,影响睡眠质量。
通常在冬天,人们习惯性地将暖气调到较高的温度。然而为了保证良好的睡眠,最佳室温应控制在16至19摄氏度,因为无论过冷或过暖的室温都将极大影响我们的睡眠结构,增加睡梦中惊醒的频率。严格遵守这个温度区间十分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快速入眠,帮助呼吸,同时也保证睡眠质量。专家称18摄氏度的室温是睡眠最佳温度,它能帮助身体达到温度平衡的状态,即盖上被子后,身体既不会感到太冷,也不会感到太热。因此,大脑也无需再费力调节体温,得以休息。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创造一个“蚕茧”般的热度区域。专家称,当室温达到18摄氏度时,床铺是凉的,而人体的体温大约是37摄氏度。因此当人们躺到床上时,身体会消耗一部分卡路里来加热床铺,同时适当降低体温。这是一种热量交换原理。
报道同时提出几个改善睡眠质量的小窍门。首先,我们要遵守一条基本原则:睡觉时保证鼻子是凉的,身体是热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调节好暖气温度以创造最适宜的睡眠环境。同时,保证室内空气湿度有助于防止头疼、脖颈酸痛和皮肤干燥等因过热、过分干燥的空气造成的问题。在室内放置一盆水或是使用加湿器,都可以达到很好的调节室内湿度的效果。再者,白天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睡前15分钟开窗通风,因为室内空气往往较室外受污染更严重。而对于不怕冷的人来说,晚上关掉冷气,甚至是开着窗户睡觉都可以达到更好的通风效果。最后,科学研究表明薰衣草精油也有助于入眠。同时也要避免睡前进行一些易使体温骤增的活动,如运动或泡澡等。
如何睡得更好?
卧室环境要洁而静
室内要做到清洁卫生,空气流通,室温适宜,周围安静。床上用品要适宜,被褥要软轻舒适,经常晾,勤拆洗。枕头高低要选当,一般成人枕头高5-8厘米为宜,枕芯选用透气性大、流动性好的荞麦皮、谷壳较理想。
情绪要平稳
忌忧虑恼怒,要做到恬淡虚静,心神安定。睡前不要看惊险侦探之类的书籍、电影、电视。
睡前一盆汤
这一盆汤是指在临睡前用热水泡脚。它能引血下行,安定心神。
睡前不饮食
临睡进食,增加其胃肠负担,也使人撑胀饱闷,既影响入睡,又易导致肥胖。另外,晚间要忌用浓茶、咖啡和酒。在睡前可喝杯热奶或听听音乐,能帮助机体放松,容易入梦乡。
不要亮着灯睡觉
人睡觉时虽然闭眼睛,但灯光仍然要被人体所感知。
睡中不蒙头
蒙头掩面,呼吸困难,容易吸入自己呼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及身体蒸发出的有害物质,不利于身体健康。睡眠姿势要科学仰卧睡眠,人体肌肉不易放松,且手易搭胸,多生噩梦;俯卧睡眠压迫胸部,影响呼吸心跳。右侧卧位最为科学,心脏不受压迫,呼吸通畅,还有利于胃的排空。
晚上入睡前开窗通风
很多人都有清晨开窗通风的习惯,晚上也应开窗通风。开窗通风能够有效地减少空气中细菌含量。晚上开窗,不但能够避开日间汽车尾气、工厂生产的空气污染,又能够很好的将室外湿度引入室内。每晚睡前卧室开创通风15分钟,最好能保持空气对流。必要的室内空气交换可以提高小孩和老人的机体免疫能力,减少患病几率。但需要注意的是,开窗时,老人小孩尽量少在窗边活动。
保证寝室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
研究表明,寝室的温度、湿度、光照等都会对睡眠产生影响。最适宜人休息的室内温度是20℃-23℃。在20℃以下人体会感觉寒冷而蜷曲身躯并裹紧被子,但超过23℃就会感到热,会想要掀被子。太过寒冷,潜意识会形成蒙头大睡的姿势,不利于呼吸新鲜空气;过热会踢被子而着凉,睡眠时室温应控制在20℃-23℃之间。
保证适宜的被窝温度
很多人都不知道,快速入睡与被窝温度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被窝温度在32℃-34℃时人体最容易进入睡眠状态。被窝温度低时,需要长时间用体温捂热,不仅消耗人体热量,而且经过寒冷的刺激大脑皮层也会进入兴奋状态而推迟入眠时间,或造成浅睡眠。
保证适宜的被窝湿度
被窝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60%最好。人体睡眠时会排出一些汗和异味,因此,被褥要经常晾晒,最好的办法是使其在阳光下晾晒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平时也要经常摊开通风。被窝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60%最好。人体睡眠时会排出一些汗和异味,因此,被褥要经常晾晒,最好的办法是使其在阳光下晾晒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平时也要经常摊开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