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十三岁的司徒弘杰还跟其他同学一样,刚刚参加完军训的他期待着全新的初中生活。相比于同龄人,小弘杰显得更文静内敛一些,平时他喜欢待在家里看书画画儿,他的双胞胎哥哥则完全不一样,活泼外向喜欢到处去玩。
然而一家人的生活在小弘杰初中开学的第三天急速转弯,还在慢慢适应初中生活的小弘杰说身体有些不舒服,父母带他去看医生,结果被告知孩子得了白血病,而且是急性的T淋巴细胞白血病,需要马上进行化疗。“当时感觉就像掉进了冰窖里一样”,司徒弘杰的父亲说,“孩子的病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化疗近半年后,3月份康复,病情有所好转,但不到一周后复发。2016年4月20日,夫妻俩把双胞胎哥哥托给家人照顾,带着小弘杰北上,踏上了漫漫求医路。在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小弘杰的双胞胎哥哥和一位台湾同胞先后捐献了自己的干细胞,进行了两次移植手术后,原本病情已经稍稍稳定,但到了2016年12月5日,司徒弘杰的病情再度复发。
白血病,亦称作血癌,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
何谓“骨髓移植”
确切地说,"骨髓移植"应该叫做"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是人体内所有血细胞的"种子",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包括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等,都是由它经过多次分化发育而来的。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即产生新的造血干细胞),进行自我补充。
手术方式
造血干细胞通常存在于人体的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两端的红骨髓中,只有极少数会到血液中"旅行",医生只能通过抽取骨髓这条"路"获得造血干细胞,因而这种方法也就被称之为"骨髓移植"。
近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已经有办法让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去,这个过程称为"动员"。然后,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获得大量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这种方法称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就是说,现在"捐赠骨髓"已不再是"抽取骨髓",而是"献血"了。
骨髓移植根据骨髓来源分为两种方式:
1、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用于无合适供体的白血病患者,也可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瘤、某些实体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及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出现急性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精神状态、生命体征,记录24h出入量及白细胞和血小板数,警惕大剂量化疗可能对心脏造成毒性反应及环磷酰胺可能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注意观察皮肤出血点和牙龈的变化,注意病人可能出现的感染先兆,已备及时与医生联系。卓淑霞等[1]在骨髓移植护理中主动观察病人,采用对比法观察血尿,为医生诊治提供准确有用的资料,医生据此分析治疗3d后,病人血尿消失。
2、营养支持 病人移植前后食欲极差,致使机体的营养状况不断恶化,此时要加强病人的营养进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不能进食者可给予静脉高营养、输注血浆、氨基酸、葡萄糖等。等病人适当恢复食欲后,应设法改进食物和菜的质量,以便病人乐于接受。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护理措施配合治疗技术的应用,使骨髓移植迅速成为我国治疗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最有效的手段,至1995年应用骨髓移植治疗证实有效的疾病达9种,但也存在一定数量的GVHD并发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