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中国人从小到大一定听过很多版本的偏方:生吃蛇胆能明目、吃何首乌可以让头发变黑、生姜能治冻疮……
偶尔试用过的小偏方也许真的帮过我们的忙,可中国人这样“偏爱”偏方的“传统习俗”,让肝病专家们有些忧心忡忡。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偏方说到底还是属于“药”的范畴,2月20日,在上海召开的亚太肝病学会年会上,中国医生报告的中国人群药物性肝损伤最新调查发现,在每千人次的住院患者中,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比例达1.75人次。因为该问题的突出与紧迫性,药物性肝损伤成为本次亚太肝病学会年会新增的两个主题之一。
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或/及其代谢产物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导致的肝脏损伤称为药物性肝损伤,亦称药物性肝病,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急慢性肝病,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可能危及生命、需积极治疗、抢救。
当药物的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就会对肝脏造成伤害。特别是不恰当地合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会造成部分肝细胞坏死,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肝区不适、腹胀、恶心、乏力、失眠等。在实验室检查中,最早最常见的为血清转氨酶增高,亦可发生黄疸,血胆红素增高。药物性肝损伤的症状很像急性病毒性肝炎,如果不注意病人用药情况,误诊为病毒性肝炎住入隔离病房者屡见不鲜。
(1)一旦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症状时,要尽快去医院检查,当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时,应该立即停用与肝损害有关的或可疑的药物,并注意观察患者在几天内病情是否得以改善,但也有一些患者在停药后几周内病情仍会继续加重,并需要数月的时间才能康复。
(2)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给予足够的热量与蛋白质、维生素类,饮食不佳者静脉输注葡萄糖,加速药物的排泄。同时采用保肝、降酶等中药进行治疗,比如葵花护肝片,其中的五味子、柴胡、茵陈、板蓝根对化学毒物所致急慢性肝损伤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升高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中药治疗可以减少副作用,有助于药物性肝损伤的快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