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脏性猝死,而在面对心脏骤停患者时,很多人却不敢救、不会救。据报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代表委员认为,在公众中普及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对于拯救生命至关重要。心脏骤停患者如得不到抢救复苏,4-6分钟后会造成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害。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患者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
在日常生活中,若发现身边的亲人、朋友或者陌生人发生心脏骤停后,该怎么办?如何能尽可能挽救他们的生命?心肺复苏究竟要怎么做?
如何判断心脏停跳?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赵益业主任医师曾在家庭医生在线问答平台告诉我们,可首先触摸颈动脉确定有无颈动脉搏动来判断心脏是否停跳,这是因为与桡动脉相比,颈动脉更接近心脏,容易反映心搏情况,此外,颈部暴露,便于迅速触摸。可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旁滑移2~3厘米,在气管旁软组织深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注意:
(1)触摸不能用力过大以免颈动脉受压,妨碍头部血供。
(2)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秒钟。
(3)要及时开始胸部按压,对病人施行心肺复苏。
赵益业主任还提醒我们,千万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去触摸或证实动脉搏动是否消失。因为触摸确定有无颈动脉搏动费时而且不可靠,尤其对非医护人员而言。因此,对一个无反应、无呼吸的成年人,不能单靠触摸来决定是否做胸部按压,也不能为了触摸动脉搏动而延误了胸部按压。
心肺复苏怎么做?
心肺复苏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来说十分重要,那么如何采取正确有效的方式为患者做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究竟要怎么做?赵益业主任曾给我们详细解答。
心脏骤停病人的病因各种各样,能否挽救这些病人的生命,除了病人的基础状态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现场急救措施、正确的复苏手法及合理的药物应用。普及基本心肺复苏(CPR)概念,将为医务人员到场抢救争取宝贵的时间。
(1)时间就是生命,要尽早进行心肺复苏,而不要因为任何原因延误复苏时机。当患者无意识时,立即高声喊叫,如无反应,立即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5秒钟。
(2)一旦确定为心脏骤停,立即放平病人,启动基础生命支持措施:
首先立即尝试捶击复律:从20~25厘米的高度向胸骨中下1/3段交界处捶击一至二次,部分病人立即复律;若未能恢复脉搏和呼吸,不应继续捶击。
畅通呼吸道: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其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颌,使下颏尖、耳垂与平地垂直,畅通气道,并清理口腔异物,包括假牙。
人工呼吸:在保持气道通畅后,术者以置于病人前额的手捏紧病人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将自己的口唇贴紧病人的口唇做深而快的用力吹气,直至病人胸部上抬。
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为2:30,即每做2次口对口吹气后,立即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无论单人或双人操作均为2:30。心肺复苏操作开始的第1分钟后检查一次生命体征,主要是查看颈动脉搏动及瞳孔的反应,以后每4~5分钟检查一次,每次检查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如此反复进行,观察按压效果,待急救人员赶到,再进行后续的抢救治疗。
胸外按压: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两手背平行重叠紧放于按压区,两手指相互扣锁或伸展,不应接触胸部。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标准体重的成人患者应为至少5厘米。
(3)尽早复律,及时使用除颤器,自200焦耳能量开始,首次除颤无效,改用300焦耳或360焦耳能量再次除颤。
(4)心肺复苏过程中应及时、合理用药。
重点提示: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即“用力按,快速按”,在胸部中心按压,直至受害者被专业抢救者接管。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应该至少为被救者提供胸外按压。另外,如果能够执行人工呼吸,按压和呼吸比例按照30:2进行。在到达抢救室前,抢救者应持续实施C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