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首款黄色人种皮肤肿瘤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优智AI上线发布会在中日友好医院举行。“从研究测试来看,优智AI系统不仅在识别准确度的数据上领先国际水平,更由于专门针对黄色人种、采用皮肤镜数据20余万张进行训练,因此具有很强的临床指导意义。”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主任崔勇教授如是道。中日友好医院姚树坤副院长、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卢清君、复旦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所长张学军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教授等以及北京地区十余位三甲医院皮肤科主任出席发布会。
皮肤肿瘤表现复杂易混淆
皮肤肿瘤是发生在皮肤的细胞增生性疾病,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崔勇教授介绍说,良性肿瘤在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停止生长,不会危及生命;恶性肿瘤则可以不断增殖,引起转移,威胁生命,也被称作皮肤癌。
对抗皮肤肿瘤,人工智能带来了怎样的可能?崔勇教授指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多数皮肤肿瘤病人不会有生命危险,然而,很多皮肤恶性肿瘤早期容易与其他的皮肤疾病相混淆,导致没有及时被发现,等到确诊时已是晚期。由于皮肤肿瘤表现较为复杂,也就给了误诊、漏诊可趁之机,这样的情况在基层医疗机构更为突出。皮肤肿瘤人工智能产品作为辅助诊断工具,能够在临床上使得很多原本被误诊、漏诊的皮肤肿瘤及早地被发现。
人工智能助力皮肤科医生
2017年,斯坦福大学在《Nature》发表关于皮肤肿瘤机器深度学习的研究,结果显示,深度学习在良恶性3分类和疾病大类9分类任务上的符合率分别可达72.1%和55.4%,而针对同样的分类识别,专业医生平均符合率分别为65.8%和54.2%。
“国内的皮肤科人工智能研发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皮肤病医院孟如松教授介绍说,此次发布的首款黄色人种皮肤肿瘤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其测试结果显示,通过皮肤镜辅助诊断良恶性分类符合率可达85.2%,在疾病和大类混合分类上可达66.7%。
“从研究测试来看,优智AI系统不仅在识别准确度的数据上领先国际水平,更由于专门针对黄色人种、采用皮肤镜数据20余万张进行训练,因此具有很强的临床指导意义。”崔勇教授指出,相较于临床图片,皮肤镜所获得的影像数据对于研究测试的价值更大。
发布会上,10名来自北京、云南、内蒙古等地的皮肤科医师与优智AI系统进行了“人机对话”。由国内多位皮肤科专家组成的出题组预先准备了60组病例图片,现场随机抽取10组图片由优智AI系统与医师同时作答,结果显示,优智AI系统在良性分类符合率达100%,恶性符合率为75%,平均符合率可达90%;医生组对应分别为76%、62.5%和63%。
“通过皮肤摄影、皮肤镜、皮肤CT、皮肤超声等技术获得的多维度皮肤病影像资料,可以非常简便地被这款系统所读取。第一步,系统做出良性、恶性、交界性以及肿瘤还是非肿瘤的判断及其可能性;第二步,则是列出可能的疾病名称,这些辅助诊断结果都会即时显示在皮肤科医生的眼前。”孟如松教授表示,“人机对话”的结果也表明,优智AI系统已经完成了应用于临床的功能实现,对于皮肤科医生(尤其是基层皮肤科医生和低年资皮肤科医生)的临床工作能够有效助力。
皮肤病人工智能有望产业化落地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到2542家,其中中国企业数量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业内人士指出,在深度学习、识别技术等方面,我国企业都展现出卓越实力,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层和应用层的发展步伐都走在世界前列。
首款黄色人种皮肤肿瘤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由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Chinese Skin Imanges Detabace, CSID)项目组与优麦科技联合开发完成。优麦科技CEO常江表示,目前上线的这款系统聚焦于皮肤肿瘤,下一步即将扩展到更多皮肤病病种,适用于更多皮肤病辅助决策场景。
“优智AI系统的发布在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领域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卢清君表示,基于皮肤科所具有的形态学、影像学特征,识别技术在皮肤病诊疗方面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因此皮肤病人工智能系统在应用层面的产业化落地有望领航医疗类人工智能。
发布会上,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与优麦科技共同宣布启动战略合作计划,双方将针对基层医生(包括但不限于皮肤科)开展临床教育等工作。此外,针对疑难皮肤病诊断,优麦科技辅助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开展相关的推广工作,尤其是围绕皮肤科的远程诊疗及互联网相关业务展开积极探索和尝试。
据了解,优麦科技是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医学培训、医生协作、辅助科研等业务的科技型公司,主要聚焦于中国皮肤科细分领域。目前平台拥有超过18000名皮肤科医生用户,覆盖全国80%的皮肤科医生。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