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可能有鼻子出血、牙龈出血的情况,这种出血的情况常常被人忽视。但如果这些出血的情况还伴有出月经量增加或体表出现瘀点瘀斑、持续疲劳无力,这时需要注意可能与一种血液疾病相关——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ITP与患者自身免疫息息相关 儿童、老人、育龄期女性要特别注意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又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对自身抗原失去免疫耐受,导致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和血小板生成受抑,引起血小板计数减少所致。病毒、细菌感染以及人体免疫环境紊乱是ITP主要的易感因素。
临床中,ITP是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1/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孙竞教授表示,老人、育龄期女性、儿童是高发群体。在成年人群中,ITP发病率为5-10/10万;60岁以上老年人是高发群体;育龄期女性发病率也高于同龄男性。在儿童群体中,ITP亦是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年发病率约为4-5/10万。
ITP:一种潜在“致命性”疾病
ITP主要导致人体血小板计数的减少,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血小板数量为100~300x10^9/L 。但是在ITP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数量远远不足100x10^9/L 。而一旦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低于30x10^9/L ,则出血的风险就会明显增加。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副研究员叶洁瑜博士介绍,ITP引起出血部位可遍及人体全身,包括鼻腔出血、口腔出血、皮肤或粘膜出血,严重时可引发胃肠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出血、颅内出血等症状,严重的则会死亡。因此,ITP也是一种“致死性”疾病。
除了出血外,ITP患者还有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明显的疲劳感、四肢无力感,或者感觉抑郁,甚至失眠等等,这些表现都可能与ITP有关。但也有部分ITP患者,除了血小板减少外,没有其他明显的症状。因此,如何明确诊断成为ITP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
ITP如何诊断?目前还没有金标准
ITP患者的诊断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血常规检查就能发现血小板的减少,但是要确诊ITP却并不容易。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冯莹教授表示,ITP的诊断目前还没有金标准,除了通过血常规检查看血小板的计数外,还需要通过对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排查,才能最终确诊,导致ITP往往容易被误诊。
因此,在体检中一旦发现血小板数量减少,且伴有出血、疲劳等症状,或者血小板数量小于30x10^9/L应该及时咨询专科医生进行诊断,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影响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新突破
针对ITP治疗,目前临床医生多通过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等一线治疗方案来提高患者血小板计数到安全的水平,并尽可能避免出血事件的发生。 “但从长期获益来看,经过这些方案治疗的患者,复发风险会升高,且引起的副反应可能超过获益。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使部分患者可出现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等诸多不良反应,甚至青少年患者过量使用会影响生长发育。”冯莹教授指出。
近年来,随着对ITP疾病的深入研究,针对ITP发病机制的靶向药物、血小板生成素(TPO)受体激动剂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目前国内有用于治疗ITP的靶向药物已经获批上市。以口服TPO受体激动剂艾曲泊帕为例,它通过与TPO受体结合,然后激活TPO受体,促进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从而治疗疾病。患者使用后可以迅速升高并维持血小板计数在安全范围,减少具有临床意义的出血事件,减少对合并用药或挽救性治疗的需求,避免以往长期常规使用免疫抑制治疗带来的副作用,长期治疗可持续增加血小板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医保加持:助力创新药让ITP患者更早获益
“ITP的病因主要是免疫功能的异常,血小板的生成减少,服用药物短期内虽解决了血小板的生成问题,但患者的免疫功能还不能在短期内恢复,一旦停止用药会导致血小板快速下降,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对患者而言,他们需要长期接受规范治疗,这给他们的及其家庭带来了相对沉重的经济负担。”冯莹教授表示。
随着2019年国家医保目录的公布,用于ITP治疗的创新药艾曲泊帕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孙竞教授、冯莹教授一致认为,新医保政策在切实减轻患者治疗的经济负担的同时,进一步提升ITP创新药的可负担性和可及性,极大满足了患者长期规范治疗的需求,让更多中国ITP患者从中更早受益,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生活。
ITP患者日常生活注意做好这三点
首先,注意防范疾病的发生。ITP患者对血小板减少,是由于免疫机制导致的,所以患者要尽量避免致使免疫力激活、免疫过度反应或损害免疫的各种诱因,比如感染、药物、创伤。
其次,要注意避免出血的风险。由于ITP患者有一定的出血风险,因此在日常运动要特别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引发出血。
最后,注意日常血小板的监测。由于ITP的治疗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患者日常应注意自身对血小板的监测。冯莹教授表示,目前对于ITP患者日常监测没有统一的标准,建议病人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医生意见,定期进行复诊。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