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科联合胃肠外科中心完成了国内外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联合超声骨刀系统手术,成功一名患者实施Ⅰ期前路骶骨肿物及小肠肿瘤切除。据悉,该手术避免了传统术式的大切口和两次手术,一次微创手术同时切除两处肿瘤,患者出血量仅为100ml。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经过5天左右的观察现已出院。
骶骨神经鞘瘤致老人下肢疼痛麻木 CT竟发现隐藏胃肠肿瘤
据了解,患者陈先生(化名)现年71岁,3年前因骶骨区局部疼痛去当地医院进行CT检查,发现骶骨有性质不明的肿物,但由于陈先生比较抗拒常规开放手术治疗,一直未对肿物进行处理。
最近,陈先生自觉骶骨局部疼痛加重,左侧下肢也出现麻痛症状,影响日常休息,当地医院复查后发现肿物较前明显增大。辗转几个医院后,陈先生慕名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科就诊。
陈先生接诊医生尹军强教授介绍说,在完善检查后,陈先生的骶骨肿物被确诊为骶骨神经鞘瘤,不料在术前多学科会诊时,却发现了另一处病变,“术前,骨肿瘤科主任沈靖南(专家预约)教授安排了术前多学科病例讨论分析,影像科的张朝晖副教授在患者的CT影像中发现患者小肠区有性质不明的肿物,这是患者就诊前未曾知晓的病变,也需要通过合理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
患者术前CT提示小肠区肿物(医院供图)
创新联合超声骨刀+达芬奇机器人 微创截骨同时切除肿瘤
骨肿瘤科主任沈靖南教授指出,陈先生的病情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别是骶骨肿瘤被左侧髂内动脉分支包绕,且约70%位于骨内,给手术增加了难度,“患者术前CT影像资料提示骶1左侧管肿块,部分区域骨壳包绕,单纯后路切除未能确保骶前静脉和髂血管破损出血的控制。需前路行骶前静脉分离和髂血管游离后,才能进行安全的后路肿瘤切除。此外,患者的小肠区肿物的切除也需胃肠外科的介入。”
患者骶骨肿瘤CT图像(医院供图)
尹军强教授介绍说,按照传统方式,陈先生的情况需要进行前后路联合的开放手术对两处病患进行切除,但此种术式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患者术后所需的恢复时间也很长。
也正是由于陈先生病情特殊,加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学科的优势,让尹军强教授有了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的想法:同时运用达芬奇机器人和超声骨刀进行微创手术。
在结合患者病情进行多学科讨论,以及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沈靖南教授、尹军强教授及胃肠外科吴晖副教授最终敲定了手术方案,为患者行微创Ⅰ期前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小肠区肿物、骶骨肿瘤切除。
双设备联合成功完成手术 出血量仅为100ml
2020年1月2日晚上12点到3日凌晨6点,经过6小时的奋战,尹军强教授、吴晖副教授在机器人辅助的腔镜下,分离了肿瘤区域骶前血管和左髂内血管分支,运用超声骨刀前路微创性安全打开椎管,刮除骶管的肿瘤组织,解除了肿瘤对骶神经的压迫,切除了小肠肿物及进行肠肠吻合,整个手术Ⅰ期顺利完成。
手术过程(医院供图)
据了解,手术全过程出血量仅为100ml,较传统术式减少了2/3以上。陈先生的小肠区肿物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直径约3cm的小肠胃肠间质瘤,属于低危型,手术算是为他摘除了一个“定时炸弹”。术后陈先生恢复良好,经过了5天的观察已顺利出院回家休息。
尹军强教授表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科联合胃肠外科中心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技术进行骶前肿物治疗已有数年,临床上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得到多次报道,但将达芬奇机器人和超声骨刀联合运用在该领域,此次在国内外相信都属于首例。
“在过去,骨内肿瘤属于达芬奇机器人的‘禁区’,而通过与超声骨刀的联合,可将这一‘禁区’打破,充分发挥机器人系统和超声骨刀系统各自安全高效的优势。此次患者手术的成功,得益于术前的充分评估和多学科的协作,做到了对症治疗。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患者从达芬奇机器人、超声骨刀等微创系统中获益。”尹军强教授如是说。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