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化名)是一名2岁半的男宝宝,2017年国庆节出生时,他的体重只有不到4斤,是个足月的低体重儿。更不幸的是,小宝出生时就被诊断为“食管闭锁”合并“先天性食管狭窄”。虽然医生对食管闭锁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约8个多月里,小宝基本可以正常进食,但随着小宝逐渐长大,经口进食变得愈发困难,甚至连口水都吞不进。医生检查时发现他的食管中下段出现进行性狭窄,且多次行内镜下狭窄段扩张,效果都不好。后经广州市妇儿中心新生儿外科团队全面的评估和讨论,结合团队丰富的微创治疗经验,决定为小宝进行空肠替代食管的微创手术。
2020年4月11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微创空肠替代食管术。
如何做到全球首例?
1、先天性食管狭窄很罕见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团队负责人钟微主任介绍道,先天性食管狭窄在临床上非常罕见,发病率很低。据统计,平均每5万新生儿中只有1-2例先天性食管狭窄。
2、手术的两大创新点:新、小
据钟微主任介绍,“新”是指这是首次将微创手术方式应用到幼儿先天性食管狭窄的替代手术治疗中,而且是采用空肠来替代食管,这项技术在国际上是领先的,可为需要食管替代的患儿提供新的希望、新的选择。“小”指的是患儿小,才2岁,增加了手术难度;较之传统的开放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术后远期并发症风险小。
3、手术的精度极高,难度极大
这次手术是在腹腔镜、胸腔镜联合下进行,精细程度极高,难度极大。据何秋明医生介绍:“我们通过患儿腹部肚脐部位开小切口(2.5cm)将准备替代食管的空肠及其血管蒂游离好,经过食管裂孔(食管原本的位置)放到胸腔;然后通过胸部3个小切口(其中1个直径0.5cm、2个直径0.3cm),将空肠与食管上段进行精细吻合。”
幸运的是,手术很成功。术后,在新生儿外科和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共同管理下,宝宝安全地度过了出血、感染、吻合口愈合等一个个难关,身体逐渐康复。术后10天复查宝宝食管造影,显示替代的空肠十分通畅,恢复良好。
与以往的手术方式相比有何优缺点?
长段型的食管狭窄或闭锁的原因可以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例如食管化学性烧伤),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胃或结肠替代食管手术。空肠替代手术优点在于与食管的口径更合适,蠕动功能良好,反流误吸极少,并发症较少。而缺点在于替代空肠容易缺血坏死,对手术的技术要求极高,因此国内外开展此术式的方式常为开放手术,创伤性较大。广州市妇儿中心新生儿外科团队在丰富的微创手术和食管替代手术经验之上,开展了技术创新,顺利完成了微创下长段型食管狭窄的消化道重建,尚属全球首次报道,为等待食管替代的患儿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这是广州市妇儿中心新生儿外科团队遵循“正心精专,竭力勤勉”的院训,努力向“精”、“专”迈进的一次有益探索。团队负责人钟微表示,接下来他们将和其他科室一道,竭力勤勉,永不止步,努力实现“仁心善术、惠泽妇儿”的目标。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