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国高血压日,据全国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已达一亿,每年新增300万以上。如今,高血压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疾病”,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容易患上高血压。而今年全国高血压日的宣传主题正是“18岁以上知晓血压”, 加强18岁以上人群自我监测血压的意识,切实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那么,该如何自我监测血压?
自我监测血压,可在家庭中配置符合国际标准的及中国高血压联盟(CHL)认证的电子血压计,在测量血压时,需要注意三点:
1、定点:在相对固定的安静地点环境测量;
2、定时:每日选择固定的时间段测量,分别是早晨起床后,下午的14:00~16:00 ,晚上休息前1小时;
3、定姿势:建议坐在有靠背的座椅上,裸露右上臂,上臂及血压计与心脏处同一水平。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家庭自测血压,可获取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信息,可帮助排除白大衣性高血压、检出隐蔽性高血压。一般情况下,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而自测血压值低于诊室血压值,正常上限参考值为135/85 mmHg。若家庭连续规范测量血压5-7天,平均血压≥135/85mmHg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建议就诊。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引发心、脑血管和肾病变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人们应该意识到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患高血压高风险的人群而言。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1、 遗传因素:大约 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建议家族中有高血压患病史的人群,加强日常对血压的监测;
2、 精神心理因素:长期处于高度精神紧张,情绪易激动、焦虑的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
3、 环境因素:膳食结构不合理,如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
4、 其他因素:同时,肥胖、糖尿病人群往往伴有高血压,而多种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均可提高高血压患病风险。
因此,高血压的预防应注意避免触发其高危因素,而高风险人群则需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大脑过度,合理运动锻炼以增强体质,还要调节饮食,限制盐和脂肪的摄入,多吃富含钾的食物,避免肥胖,戒烟限酒。
对于已明确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则需要长期监测和规范治疗,做好血压的自我监测,遵从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定期随访。在规范治疗的前提下,大多数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如若出现控制不佳情况,应及时就医,不可盲目相信非法广告,或使用保健品、食疗等替代降压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