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食管瘘治疗对于外科团队来说是一项挑战,由于手术个体差异大,主要以瘘口修补或封堵、损毁组织的切除和自身器官组织替代难以修复的食管气管等为主。我院胸外科何建行教授团队近期成功帮助一名16岁少年完成气管食管瘘手术,再创生命奇迹。
一次假期游玩,16岁的小刘(化名)骑摩托车骑行过程中,不慎发生车祸,出现呼吸困难、胸部疼痛、颈部流血,以及右侧张力性气胸。“当时恍惚间感觉自己会死,不知道从哪来的力气,我爬起来拨打120,之后便不省人事了。”他事后回忆到。
送到当地医院抢救,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术、上了呼吸机之后,才将病情稳定下来。但好景不长,复查气管镜和胃镜检查后发现,小刘出现了20~25厘米的巨大食管气管瘘,从声门一直到隆突的食管和气管已经纵行劈开,不及时处理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小刘被火速转入上级医院ICU救治,在此期间,呼吸始终没有办法维持,持续昏迷、高热、低氧症状,生命体征不稳定,医院邀请了在食管气管瘘方面经验丰富的何建行教授团队前去会诊。
收到会诊邀请之后,何建行教授立刻安排胸外科何黄河博士等人前去详细了解情况,随后紧急制定治疗方案,在何建行教授的亲自指导和安排下,小刘被转入我院ICU接受治疗。
“患者送来时已经昏迷,出现高热,低氧症状,生命体征不稳定,胃镜检查发现19~28㎝巨大破口。”ICU主任刘晓青教授还能清晰地记起当时的场景,情况十分危急,必须拼尽全力才能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
对巨大瘘口的处理难度极大,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早在2008年,何建行教授团队曾采用食管代替气管修补巨大气管食管瘘,这也是当时国际上首次报道此类案例。经过多年积累,何建行教授团队在气管食管瘘手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对于气管食管瘘外科手术而言,充分的术前准备非常重要。特别是患者营养及体质的改善和对肺部感染的控制,对创造手术条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术中均见不同程度的胸腔或瘘口周围粘连、纤维化,长期慢性炎性反应刺激致滋生血管丰富,操作时渗出、出血较多,备足血源保证术中安全。
因此,需要胸外科、ICU、感染科、麻醉科、护理团队等多学科联合会诊并制定手术救治方案,为确保手术安全,团队决定为小刘分两次手术,第一次先在全麻下进行腹腔镜下贲门切断术+胃造瘘+食管颈部阻断术,将胸段食管旷置,腹腔和颈部食管闭合;第二次则为小刘进行了胃代食管术、管状胃胸骨后路径、喉底吻合术。
两次手术均非常顺利,成功为患者缝合瘘口、改善通气情况、恢复正常进食功能,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护理,小刘很快就康复出院了。
医生介绍,气管食管瘘一般较难治愈,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难治性肺部感染,其预后相对比较差,若该病患者体力状况能够完全忍受,首选的治疗方案为外科手术,而手术过程中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尽可能地保留病人的正常组织和功能,最大程度地改善生命质量。
(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