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是我们人类的中枢,如果这里长了肿瘤,而且还是靠近中央功能区,无疑是让疾病的治疗雪上加霜。不少脑膜瘤患者因惧怕开颅手术的风险,选择伽玛刀放射治疗,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日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夏成雨主任团队成功完成一例有放疗病史,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根治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已经康复出院。和之前夏主任曾接诊的多例复杂病例类似,李女士在经历了辗转坎坷的艰难就医历程后在我院经夏主任团队手术后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来自山西的李女士早在2012年便诊断出矢状窦脑膜瘤,当时考虑到肿瘤位于负责肢体运动的中央区,又累及颅内的大血管——矢状窦,由于畏惧开颅手术的风险,李女士便选择了放射治疗的方式,一直坚持规律复查。在复查的过程中,却发现肿瘤依然在疯狂生长,李女士辗转国内多家大医院就诊,得到的回复几乎是一样的:肿瘤体积大,又侵犯到矢状窦,既往有放疗病史,位于功能区,且功能区脑组织水肿严重,难以实现肿瘤全切,手术后偏瘫概率极高。
在绝望之际,李女士和家人通过网络查询,了解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夏成雨主任在矢状窦脑膜瘤的根治性全切除方面,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我们在网上看到夏主任很多成功治疗复杂脑膜瘤的病例,其中不少和我的情况是类似的,甚至有比我还要复杂的病例,夏主任都给他们成功进行手术治疗,彻底切除肿瘤,而且没有留下明显的后遗症,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李女士如同看到了黑暗中一盏明灯,立即收拾行李来到广州。
完成术前检查后,夏成雨主任带领团队顺利为李女士进行了手术,肿瘤获得镜下全切,术后磁共振进一步证实,实现了脑膜瘤的根治效果。术后,李女士经过十天的康复训练,顺利康复出院。经过术后随访,李女士表示已经基本恢复到正常的肌力水平,可以正常活动,尤其是摆脱了心理上的阴影。
矢状窦旁脑膜瘤何以治疗困难呢?实际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是很常见的良性颅内肿瘤,但因肿瘤侵犯大脑重要的回流静脉——矢状窦,术中损伤后容易出血,可导致术后脑肿胀、肢体瘫痪,导致其在全世界范围内全切率不高,矢状窦从前向后可以分成3部分,位于前1/3部位的脑膜瘤的切除难度小,位于其中及后1/3部位的脑膜瘤,术中损伤容易导致患者瘫痪,因此绝大多数神经外科医生在术中为安全起见,选择残留最靠近窦旁的一些肿瘤。对于年龄超过65岁的、肿瘤为良性(WHO 1级)的人来说,可能影响不大,因为残留肿瘤复发缓慢,一般要5-10年时间才长大到危及肢体活动或生命的程度。但对于年轻患者,或者是不典型脑膜瘤(WHO 2级)的患者来说,5年内将很快复发,治疗非常棘手,再切除更难全切,放疗效果不好,甚至诱发恶变,增加癫痫发生概率。
夏成雨主任针对这一难题,带领团队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全切率几乎100%,安全性极高,优于世界文献报道,因此临床经验文章总结后得以在国际SCI杂志发表。鉴于脑膜瘤绝大部分是良性肿瘤,经过安全的全切除后,可获得良好的预后,因此,外科医生的手术技巧极为重要。近年来,夏成雨主任带领的团队在该疾病的手术治疗方面探索了独到的手术技巧体系,造福了众多患者,期待在未来可以为更多类似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