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医院增城院区心血管内科接诊了数例病毒性心肌炎的年轻患者。其中,37岁的小邹(化名)在感染流感并自我服药缓解后,未充分休息便继续高强度工作,两周后突发胸闷、胸痛症状,且症状持续加重。紧急送医后,经多项检查,最终被确诊为单纯疱疹病毒I型引发的病毒性心肌炎。经过系统治疗,小邹病情好转并顺利出院。
南方医院增城院区心血管内科主任崔凯介绍,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常见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儿童和青壮年更容易中招。其发病过程可能很隐匿,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如发热、乏力、胸闷、心悸等,病情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崔凯主任指出,感冒和流感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诱发因素。许多患者在感冒或流感后,因未能充分休息,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进而使病毒有机会侵袭心肌,引发心肌炎。像小邹这样,在流感后继续高强度工作,导致身体过度劳累,更易增加心肌炎的发病风险。
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病毒性心肌炎?崔凯提醒大家要注意以下五点:
1、预防病毒感染:在感冒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外出时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2、增强免疫力:保持规律的作息,适当锻炼,均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
3、接种疫苗:儿童可接种流感疫苗,接种疫苗等可以有效预防病毒感染,降低心肌炎的风险。
4、感冒后多休息:感冒后两周到四周内尽量避免剧烈运动,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恢复。
5、及时就医:如果感冒后出现胸痛、心悸、极度疲劳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除心肌炎的可能。
崔凯强调,虽然病毒性心肌炎病情严重,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治疗,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风险。因此,在感冒或流感后,切勿掉以轻心,应充分休息,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共同守护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