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王女士(化名)由于工作性质需要长时间在电脑前伏案工作,再加上压力大熬夜失眠,最近她时常感觉到眼睛不舒服,右眼视力下降明显,看东西变形,到医院检查发现右眼视力只有0.4,黄斑区发生局部脱离,被诊断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眼睛“中浆”是怎么回事?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脉络膜视网膜疾病导致特发性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简单来说就是视网膜中央区域出现液体渗漏,导致视力下降、视物模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刘琳为大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眼睛好比一部照相机,视网膜就是相机里面的黑色胶片,胶片如果出现了一个水泡,那将会影响成像质量,同理视网膜出现了水泡也会引起视力下降。
视网膜本身需要营养成分,由位于其外侧的脉络膜组织供给。脉络膜是一种富含血管的组织,由大、中、小血管构成,它与视网膜之间有一层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这层细胞非常关键,只允许营养成分通过,而其他液体成分不允许进入视网膜,从而保持了视网膜的无水状态。
而当人体处于高度紧张、焦虑、抑郁和异常兴奋状态时,脉络膜血管会扩张增厚,形成脉络膜组织静水压增高,导致位于其上方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隆起,产生脱离。
当压力进一步升高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屏障功能也进一步受损,从而导致来源于脉络膜的液体进入视网膜下方,产生了神经上皮层脱离。这一过程可通过OCT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看到,并可发现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位置。
“中浆”患者通常为单眼发病,但也有30%-40%出现双眼病变(可能不在同一时间出现症状),当你出现这些症状时,就要高度警惕了:① 视野中央区视物变暗;② 看东西会变形、变小;
③ 视物颜色变淡,视力下降;④ 对比敏感度降低等。
“中浆”的六大诱发行为
“中浆”人群多为中青年男性,多见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5倍左右,刘琳主任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出“中浆”的六大诱发行为:
情绪焦虑、波动;熬夜 、失眠;疲劳驾驶或夜间驾驶;长时间精神及注意力过度集中;抽烟——起叠加效应;过度饮酒、酗酒。
“中浆”虽自限,建议早干预早治疗
“中浆”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急性“中浆”患者大多能在3~6个月内自行恢复而不留后遗症,那么,是不是“中浆”之后就不需要进行治疗了呢?
刘琳主任指出,尽管“中浆”有一定的自限性,但很多患者如果不进行治疗是无法自愈的,“一部分患者虽然能恢复视力,但是对比敏感度和视物变形无法恢复,而且中心凹感光细胞发生萎缩的风险较高。”因此,医生建议,发生“中浆”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尤其是对侧眼已经因此病而视力出现损害的患者,更不能掉以轻心。
在治疗方面,医生强调,去除诱发因素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改变六大诱发行为,稳定交感神经,减轻焦虑、抑郁及改善失眠,同时促进视网膜下液的吸收,结合激光治疗或者药物治疗,都能够帮助患者早日摆脱“中浆”烦恼,有助于视力的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1/3~1/2的“中浆”患者可能会复发,10%患者可多次复发。多次复发或视网膜下积液持续不吸收超过3~6个月则转变为慢性“中浆”,严重者会导致视力大幅度减退甚至永久性丧失。因此,刘琳主任强调,预防大于治疗,避免上述“六大诱发行为”,让我们的眼睛健康明亮。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