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为3.3亿。遗憾的是,很多人生病后,往往是求医问药,过多依赖药物治疗,很少有人从根源上去寻求原因。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功能室(心脏康复中心)杜茜主任医师介绍,大多数慢性疾病是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比如久坐不动、高脂饮食、熬夜等。
心脏康复可以通过对患者生活方式的正确指导,起到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它是一门融合生物医学、运动医学、营养医学、心身医学和行为医学的专业防治体系,以医学整体评估为基础,将心血管病预防管理措施系统化、结构化、数字化和个体化,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以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和全程管理服务和关爱。
心脏康复相当于给汽车做全面维护
“通俗来讲,想象一下你的心脏就像一辆需要定期保养的汽车,心脏康复就像是给这辆车做一次全面的评估及维护,让它重新焕发活力。心脏康复不仅仅是为了治疗疾病,更是为了帮助患者恢复到最佳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状态。”杜茜介绍,心脏康复是通过多学科整合,应用多种协同的、有目的的干预措施,包括康复评估、饮食运动指导、心理咨询、规律服药、定期检测等手段,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全面管理,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预防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体来说,心脏康复有以下几大好处。
诊断更加精确心脏康复特别强调对病情整体程度的判断,每个人运动能力的高低存在不同,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风险及风险阈值也不同,不同人存在不同运动习惯,运动关节及肌肉系统是否正常以及生活方式是否健康等这些也因人而异。因此,精准的评估是运动安全有效的保障,是治疗获益的全面保障。治疗更加全面对大多数心脏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康复的前提。而非药物治疗如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调节等是康复的基础,也就是说,所有患者的治疗都应该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饮食更合理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等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正确的饮食指导将大大提高治疗效果,也是预防疾病再发所必备的。科学的运动治疗心脏病静养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实际上“运动是一种天然的良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也不例外。临床实践证明,运动治疗心血管疾病安全有效而且廉价,这种效果及益处是单用药物治疗所达不到的。个体化的心理调适心理应激或过度的压力是导致目前心血管疾病高发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康复效果及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心理评估及治疗对于调整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是非常有帮助的。减少用药或无须用药大部分病人经过上述非药物治疗可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用量。实际上很多疾病的早期,如早期高血压、轻度高脂血症、早期糖尿病等单纯的非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无须再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8类人群适合心脏康复治疗
哪些人适合心脏康复治疗?杜茜介绍,除急诊以外的各种心血管病患者都适合,主要包括:
各种心脏病,如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冠脉支架术后、冠脉搭桥术后)、心肌病、风心病;各种心脏病术后(心瓣膜置换、心脏移植)。高血压、高脂血症、早期糖尿病。单纯性肥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不明原因的心悸、心慌、胸痛、胸闷、头昏、头痛、乏力、失眠等症状)。中风及再中风的预防。不明原因的胸痛、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头痛。自身保健、健康咨询。
在医院做心脏康复不同于一般的运动健身
有很多心血管病患者问:“在家散步能代替心脏康复吗?”杜茜表示,早期康复不主张单纯以散步代替心脏康复,没有指标指导散步的强度,达不到训练强度,也就达不到康复目的,如果强度太大超过心肺耐受程度,则会适得其反,建议早期还是到心脏康复中心进行心脏康复。
“患者在医院内做运动跟在院外是不同的,跟一般的运动健身也有明显区别。”杜茜介绍,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医生会开具运动处方给患者。有医生和治疗师的严密观察。是在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严密的监护下进行的
“运动中患者的自我感觉如何,运动中的血压是否异常以及有无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等,这些运动中的变化必须在监护下才能发现,而且医生会根据患者运动中和运动后的血压和心率等反应及时调整运动量,以达到最佳运动疗效,同时避免运动风险。在此过程中医生还会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讲解运动中的注意事项等,以帮助患者出院后进一步康复。”杜茜说。
据悉,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广州率先开展心脏康复的科室之一,2021年成为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认证单位,也是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广东联盟成员。自2018年开展业务以来,完成数万例患者康复评估及治疗,特别是对老年及疑难患者心脏康复治疗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
(文/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