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万家灯火,汤圆飘香
这本是团圆的温馨时刻
却有不少人在节后因肛肠疾病发作
而苦不堪言
甚至有人被连夜送医
为何传统节日会成为肛肠健康的"高危期"
本文从医学角度剖析节日隐患
助您远离"菊部危机"
一、元宵节为何成为肛肠疾病"高发期"?
“甜蜜陷阱”——来自汤圆和节日的“双重暴击”。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会吃汤圆。传统汤圆以糯米皮包裹高糖、高脂馅料,单颗热量可达80-100大卡。
糯米黏性高,过量食用易导致:
1、肠道蠕动减缓:糯米中支链淀粉难以消化,积存肠道引发腹胀;
2、 血糖剧烈波动:糖分刺激胰岛素分泌,加剧代谢紊乱;
3、 局部血管扩张:高糖环境使肛门静脉丛更易充血肿胀。
此外,元宵佳节正值初春,寒潮未退,低温引起血管收缩,易导致肛肠疾病的发作。
二、四大"节日病"的原因及症状
1、 急性痔疮发作
原因:久坐打牌、熬夜追剧等行为,导致肛门静脉丛淤血扩张,形成痔核。而进食酒精、辛辣食物直接刺激直肠黏膜,引发局部充血水肿;高糖饮食则通过升高血糖,增加血管通透性,加重痔核肿胀。
典型症状:排便后滴血、肛门肿物脱出伴剧痛。
2、 功能性便秘
原因:糯米中的支链淀粉在肠道内与水分结合形成胶状物,吸附其他食物残渣形成硬结粪块。节日期间,蔬菜摄入减少、久坐缺乏运动,导致结肠蠕动频率下降50%以上。而且,作息颠倒可以打乱“胃结肠反射”,错过最佳排便时机,直肠逐渐对便意刺激麻木。
危险信号:超过3天未排便、腹胀如鼓却无便意。
3、 肛裂剧痛
原因:便秘产生的硬便,通过肛管时摩擦力相当于砂纸(肛管平均直径2.5cm,硬便直径可达3cm以上),可直接撕裂肛管皮肤。肛裂引起的疼痛刺激引发肛门内括约肌反射性痉挛,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裂口供血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特征表现:排便时刀割样疼痛,厕纸见鲜红血迹。
4、 隐匿杀手:肠易激综合征
原因:节日的多重因素可导致内脏高敏感、菌群失调,例如连续3天高脂饮食可使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比值下降40%,产气菌(如甲烷短杆菌)过度增殖,引发腹胀、腹泻。
主要症状:腹痛、排便异常,伴频率和(或)粪便性状改变。
三、打造"肛肠友好型"元宵节
1、饮食改良方案
搭配食用芹菜、竹笋、黄豆芽等(含粗纤维促进肠蠕动);
餐后饮用陈皮山楂茶(陈皮5g+山楂10g);
凉拌黑木耳(富含胶质吸附油脂)。
2、 中医药膳调理
推荐"护菊四君子汤":
【成分】无花果20g、火麻仁15g、槐花10g、葛根5g。
【做法】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煎20分钟。
【功效】润肠通便、凉血止血。
3、 提肛运动
提肛运动是指有规律地往上提收肛门,然后放松,一提一松就是提肛运动。站、坐、行均可进行,每次做提肛运动50次左右,持续5-10分钟即可。提肛运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痔疮等肛周疾病。
四、就医警示:这些症状别硬扛
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1、 持续出血超过3天或出现暗红色血块;
2、 肛门肿物脱出无法回纳伴剧烈疼痛;
3、 排便习惯突然改变(如细扁便)超过2周;
4、 伴随发热、恶心等全身症状。
元宵节本是承载美好的传统节日
莫让肛肠疾病破坏团圆喜乐
践行科学养护
方能在享受节日美味的同时
守住健康底线哦~
(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