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晚,广州一辆黄色出租车因司机突发身体不适,与前方一辆绿色出租车相撞,导致后者侧翻。交警迅速到场处置,所幸司机及乘客均无严重受伤。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
突发交通事故的根源,往往不止于操作失误,健康隐患同样不可忽视。近年来,因司机突发疾病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哪些疾病易在驾驶过程中发作?司机该如何预防和应对?
“司机在驾驶中,常见的突发疾病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系统。”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郭壮波介绍,脑梗、中风、心肌梗死,以及癫痫发作、突发腹痛等,都可能导致司机在行驶过程中失去控制。同时,长期久坐、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也使司机群体患血栓性疾病的风险高于普通人。
“过去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但如今40岁以上的司机也需格外警惕。”郭壮波表示,熬夜、缺乏运动、带病驾驶等因素,都会增加疾病突发的概率。“很多人以为只有年纪大才容易心梗、脑梗,但现在不少四五十岁的司机也有血管问题。”
长时间驾驶对身体有多方面影响,而多数突发疾病在发作前都会释放警示信号。郭壮波提醒,久坐会影响血液循环,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诱发脑中风和心肌梗死。其中,中风可能表现为突发头晕、视力模糊、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含糊等,而心梗常有胸闷、心悸、左臂或后背疼痛、出冷汗等症状。
此外,司机驾驶汽车时,往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若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状态,也容易导致血压波动,诱发心脑血管急症,尤其在疲劳驾驶时,风险更高。
“司机连续驾驶一定时间后,务必下车活动10-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若出现头晕、胸闷、眼前发黑等不适,千万不要硬撑,应立刻停车休息,避免意外发生。”郭壮波说。
除疾病本身外,服用某些药物后驾驶,也可能造成安全隐患。郭主任介绍,抗感冒药、抗过敏药、降血压药、降血糖药等,均可能引起困倦、反应迟钝甚至低血糖昏厥,影响驾驶安全。因此,司机在服药前要查看说明书,避免在药效作用期间驾驶。
若驾驶中突感不适,首要任务是稳住方向盘,并缓慢将车靠边停下。他建议,司机仍有意识,应开启双闪警示灯,深呼吸调整状态,情况不严重可拨打求助电话或自行就医;若意识模糊或失控,应避免猛踩刹车或突然转向,确保车辆平稳减速后停车。
乘客或路人若发现司机异常,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协助司机放松呼吸,避免二次伤害。如怀疑心脏骤停,可进行心肺复苏(CPR),同时寻找附近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
至于是否建议司机在车内常备急救药物,郭壮波认为,如有心血管病史,可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紧急药物,但不宜随意提供给乘客,以免误用带来风险。
(文/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