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的疼痛被称为“刀割样痛”,发作时患者往往痛到辗转反侧、大汗淋漓,甚至可能休克。而对于痉挛性脑瘫患者而言,这种疼痛更是雪上加霜。近日,我院泌尿外科团队成功为一位痉挛性脑瘫患者完成单孔经皮肾镜取石手术,帮助他摆脱了痛苦,顺利康复出院。01“折翼天使”的坎坷命运
18岁的小潘(化名)是一名先天性痉挛性脑瘫患者。由于疾病,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表达自己的感受,生活也完全依赖父母的照顾。然而,命运并未因此对他网开一面,反而再次给了他沉重一击。一天上午,小潘突然腹部剧痛,在床上翻来覆去却无法说出哪里不适。父母心急如焚,立即带他前往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小潘的右肾内长了一个“铸型结石”,这是一种形状特殊的结石,像水泥浇铸一样填满肾脏,也被形象地称为“鹿角型结石”。
鹿角型结石通常伴有肾脏输尿管的异常,主要是由鸟粪石(磷酸镁铵)构成,通常在感染产生脲酶的细菌(如变形杆菌、克雷伯氏菌、假单胞菌和肠杆菌属)的情况下发生。
因此,鹿角型结石是泌尿系统结石中最难处理的结石,再加上小潘特殊的身体条件,更是给取石手术雪上加霜,出血及感染的风险都非常高,他们辗转很多医院,均被告知手术“希望不大”。
02一线希望:单孔微创手术
抱着一丝希望,小潘一家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医学中心,我院泌尿外科刘永达主任、陈文忠主任等专家详细了解小潘的病情后,立即组织团队进行病例讨论。由于小潘患有痉挛性脑瘫,身体无法正常伸直,术中体位成为一大难题。经过与麻醉科会诊评估,团队决定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单孔经皮肾镜取石手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在腰背部皮肤穿刺建立微通道,将肾内结石击碎并取出。我院早在1984年就率先将这项技术引入国内,并在国际上首创“中国式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解决了传统手术创伤大的难题。
在泌尿医学中心主任曾国华教授的指导下,经过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刘永达主任顺利完成手术,仅通过单通道成功取净了结石,且无需留置输尿管内支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手术创伤。
术后一周,小潘顺利康复出院,终于摆脱了肾结石带来的痛苦。
03关注肾结石,早发现早治疗
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典型症状包括腰部剧烈疼痛、血尿、排尿困难等。如果您或家人出现类似症状,请及时就医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避免病情加重,减少手术风险。
(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