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蘸酱油,龙舟水漫过脚踝,凉茶铺的吆喝声混着蝉鸣……”
岭南的立夏,是湿热的开始。翻开《岭南采药录》,古人早已写下生存指南:“春末夏初,地气升而天气降,人当调和阴阳,如岭南晨雾般氤氲有度。”
这个节气,岭南人的养生智慧像煲汤的火候——既要清热祛湿,又不敢过度寒凉,生怕伤了脾胃这把“老火”。
本期,我院中医全科医学科(中医经典科)医生来跟大家聊聊如何用中医智慧+现代科学,在湿热季节里活得清爽自在~
岭南立夏气候解码:湿热双杀的生存挑战
1. 气候特点
立夏后,岭南正式进入“蒸笼模式”:平均气温28℃,湿度80%以上。这种天气就像《黄帝内经》说的“阳在外而阴在内”,人体容易外感湿邪、内生郁热,出现疲倦、胃口差、皮肤痒、上火等“岭南特色症状”。
2. 中医视角
岭南地处低纬,立夏后“暑、湿、热”三气交织,湿邪困脾(易导致消化不良),热邪扰心(易心烦失眠),暑邪耗气(易疲劳)。
3. 现代研究
高湿度环境下,人体汗液蒸发慢,体温调节效率降低,易引发代谢率下降、免疫力减弱。
4. 养生核心
清热不伤阳,祛湿不燥脾。就像广东人煲汤,讲究“清补”——用性平或微凉的食材,搭配温性调料(如陈皮、生姜),达到“寒温调和”的效果。
饮食调养:清心泻火,健脾利湿
1. 增酸减苦,补肾助肝
宜食: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山药等清热利湿之物;苦菊、苦瓜等可泻心火;桂圆、莲子补心安神。
忌食:肥甘厚味(动物脂肪)、辛辣燥热(辣椒、生葱)及海腥发物(海虾、牛羊肉),避免内热积聚。
2. 立夏传统食俗
(1)立夏蛋
习俗:立夏当天煮鸡蛋或鸭蛋,儿童佩戴蛋兜,寓意“夏日平安,邪不侵体”。
养生意义:鸡蛋富含蛋白质,可补充夏日消耗;蛋兜以五色丝线编织,象征五行调和,佩戴时贴近心口,有静心安神之意。
小贴士:煮蛋时加入艾草或茶叶,可增添清香,兼具驱蚊功效。
(2)立夏粥
习俗:江南地区有煮“七家粥”的习俗,即邻里互相赠送食材共同煮粥,寓意邻里和睦、共享安康。
养生方:以大米、赤豆、绿豆、蚕豆、竹笋、胡萝卜、咸肉熬煮,健脾利湿,食材多样,营养均衡。
(3)尝三新
习俗:品尝时令“三新”(如樱桃、青梅、嫩蚕豆),寓意“尝鲜纳福”。
养生意义:樱桃补铁益气,青梅生津止渴,蚕豆健脾利湿,符合“不时不食”的饮食哲学。
运动与作息:动静结合,护阳防汗
1. 子午觉养心神
顺应昼长夜短,晚睡早起(不超过23点),午间小憩30分钟,缓解疲劳,保护心脏。
2. 温和运动,忌大汗淋漓
推荐太极、散步、慢跑,清晨或傍晚进行。
忌高温时段剧烈运动,汗出过多耗伤心液。运动后饮温水,勿贪冷饮。
【传统游戏:斗蛋乐】
习俗:儿童以煮熟的鸡蛋相互碰撞,壳破者认输,胜者被认为“夏日强健”。
养生意义:互动游戏促进儿童社交,户外活动增强体力,但需注意防晒,避免长时间曝晒。
情志调节:静心戒躁,笑口常开
1. 心静自然凉
高温易致情绪波动,需保持精神安定,可通过绘画、书法、种花等静养活动疏解烦躁。
2. 编织草席,手巧心静
习俗:古时立夏有编织草席的传统,寓意“以清凉心迎盛夏”。
养生意义:手工活动可凝神静气,制成的草席透气吸汗,助夏日安眠。
适合岭南人的立夏三件套:饮食、运动、凉茶
1. 饮食:老火汤里的大学问
推荐岭南人立夏餐桌必备三宝:冬瓜、薏米、五指毛桃。这些食材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
(1)冬瓜薏米陈皮鸭汤
中医解析:冬瓜利尿排湿(归膀胱经),薏米健脾祛湿(归脾经),老鸭滋阴补虚(性平),陈皮理气防寒(温性中和)。
科学佐证:冬瓜钾含量是西瓜的2倍(每100克含78毫克),配合鸭肉的优质蛋白(每100克含16.5克),堪称“电解质平衡神器”。
岭南特色:加入少量木棉花(岭南特有药材,清热利湿),汤味更清甜。
(2)五指毛桃茯苓茶
中医解析:五指毛桃(岭南土黄芪)健脾益气,茯苓利湿,蜜枣调和,适合脾虚湿重者(如舌苔厚腻、易水肿)。
科学佐证:五指毛桃含黄酮类化合物,有抗炎作用。
(3)其他推荐
咸柠檬炖排骨:咸柠檬化痰消滞(岭南传统做法),搭配排骨滋阴,适合湿热引起的喉咙不适。
苦瓜黄豆排骨汤:苦瓜清心火(归心经),但需搭配温性黄豆中和寒性。
2. 运动:出汗有讲究
(1)龙舟竞渡
中医理论:挥桨动作调动全身阳气,符合《黄帝内经》“春夏养阳”原则,尤其锻炼腰背(肾经所在)。
科学佐证:划龙舟30分钟可消耗300-400大卡,增强心肺功能(参考《运动医学研究》数据)。
(2)八段锦—摇头摆尾
动作要点:摇头降心火,摆尾通肾经,适合久坐的上班族缓解腰酸痛、心烦。
现代应用:配合空调房拉伸,预防“空调病”(肌肉僵硬、关节疼痛)。
(3)其他适合岭南地区的特色运动
清晨踩青:立夏清晨赤脚踩草地,刺激足底涌泉穴(肾经起点),促进血液循环。
晨雾吐纳法:白云山晨练时,配合"呬"字诀(对应肺经)进行深呼吸,每次6组,每组6次,助肺气宣发。
申时健步珠江畔:下午3-5时膀胱经当令,沿江快走配合"呼"字诀吐纳,既利水湿排泄,又助心肺功能。
子午流注穴位养护:午时(11-13时)按揉少府、劳宫穴各3分钟;酉时(17-19时)艾灸足三里,形成"养心-健脾"时辰养生链。
3. 凉茶:喝对才有效
(1)金银花露
【适用人群】咽喉痛、口舌生疮(风热上攻)。
【禁忌】虚寒体质者(如怕冷、易腹泻)减半饮用,可加生姜片。
(2)癍痧茶
【岭南秘方】含救必应、岗梅根等,适合湿热重者(如皮肤湿疹、小便短赤)。
【注意事项】苦寒易伤胃,每周饮用≤3次,搭配陈皮或麦芽糖。
(3)午时养心茶
淡竹叶10g+灯芯草3扎+麦冬5g,80℃水温冲泡,预防心火亢盛。
(4)自制凉茶小贴士
湿热体质:菊花+荷叶(清热利湿)
气虚体质:太子参+麦冬(益气养阴)
现代人的湿热自救指南
1. 空调房生存法则
温度≥26℃:避免与室外温差过大,保护体内阳气。
放盆水:模拟岭南“回南天”湿度调节,预防呼吸道干燥。
穴位保暖:空调直吹时,用毛巾覆盖肚脐(神阙穴)、膝盖(足三里穴)。
2. 电解质水
【配方】西瓜汁(钾)+海盐(钠)+薄荷叶(疏风清热)。
【科学原理】西瓜含94%水分+大量电解质,比运动饮料更天然。
3. 睡眠黄金公式
晚11点前睡:对应中医“子时养胆经”,助阳气生发。
午休30分钟:缓解暑热耗气,提升下午精力。
岭南谚语里的养生密码
1. “立夏吃蛋,石头踩烂”
科学解释:鸡蛋含优质蛋白(每枚6.3克)和卵磷脂,增强体力应对湿热消耗。
2. “未食五月粽,寒衣莫入栊”
中医警示:过早穿短袖、吃冷饮,易让寒湿入侵关节(如肩周炎高发)。
3. “龙舟水,洗过就靓”
民俗智慧:立夏后适量出出汗,比过度依赖空调更利健康(促进代谢)。
实用技巧:岭南人湿热体质自测表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警惕心脏中暑(高温时段减少外出,及时补水),预防冠心病发作。
儿童:避免过量冷饮,可佩戴立夏蛋(民俗寓意安康)参与斗蛋游戏,增添乐趣。
结 语
立夏养生,贵在“以心为本,顺应天时”。通过清淡饮食、适度运动、静心调神,再结合立夏传统习俗中的健康智慧,让身心与自然节气同频共振,方能筑牢健康根基,为盛夏蓄力。
岭南立夏养生,是一场与湿热的优雅博弈。用老火汤的耐心、龙舟赛的活力、凉茶的智慧,我们既能享受荔枝的甜蜜,又能安然度过“最难熬的季节”。毕竟,养生的最高境界,不就是活得像个会呼吸的“岭南煲仔饭”——外热内润,层次分明吗?
(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