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是每个家长的心头大事,可有一种悄悄盯上5 - 15岁儿童的疾病——小儿风湿热,它可能在不经意间伤害孩子。这种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心脏、关节等多系统炎症为特征,严重时会导致心脏瓣膜损伤。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深入了解小儿风湿热,守护孩子健康。
小儿为何会患风湿热?如何预防?
小儿风湿热的发病与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异常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当孩子感染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后,免疫系统在对抗病菌时可能产生“误判”,攻击自身组织,从而引发多系统炎症。寒冷潮湿的环境就像一个“帮凶”,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让病菌更容易入侵。卫生条件差、遗传因素以及未治愈的链球菌感染,如扁桃体炎、猩红热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想要预防小儿风湿热,咱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抗生素预防,长效青霉素肌注是预防复发的“金标准”。如果孩子对青霉素过敏,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磺胺类药物,但要注意粒细胞缺乏症的风险。其次,要管理好感染源,彻底治疗急性链球菌感染,像咽炎、中耳炎等。对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者,可在病情稳定后考虑切除扁桃体。最后,在生活中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干燥温暖的居住环境,避免孩子受凉。同时,让孩子加强营养,多参加锻炼,提高免疫力。
小儿风湿热有啥症状?何时该就医?
小儿风湿热的症状多样,就像一个“大杂烩”。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体温在38 - 40°C,孩子还会感到疲倦,面色苍白。心脏损害时,孩子会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这可能是心肌炎或心包炎的表现。关节炎症则会让大关节,如膝、踝关节,出现红肿热痛,但不会化脓。神经系统异常时,女孩可能会出现舞蹈病,表现为面部及四肢不自主运动。皮肤方面,会出现环形红斑,多见于躯干和四肢内侧,还有无痛性皮下结节。 当孩子出现持续发热,还伴有关节肿痛、心慌气短或不自主运动时,家长要立即带孩子就医。医生会结合临床症状、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C反应蛋白检测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来诊断,同时排除其他风湿性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进行家庭自查,观察孩子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程度变化,记录发热模式及伴随症状,定期触摸关节周围是否有皮下结节。
小儿风湿热咋治疗?如何长期管理?
急性期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心脏保护和手术干预。药物治疗方面,阿司匹林可以抗炎镇痛,但要注意监测胃肠道副作用;强的松能控制严重心脏炎或舞蹈病。对于心功能受损的孩子,需要使用地高辛,并配合低盐饮食。如果孩子出现严重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可能需要进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 康复与自我护理也很重要。在急性期,孩子要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再逐步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要在无痛范围内进行关节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家长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通过家庭沟通缓解孩子的焦虑,舞蹈病症状会随着治疗逐渐改善。 长期健康管理是一场“持久战”。家长要定期带孩子复查,每3 - 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血常规检查,监测心脏及感染情况。要坚持终身持续抗生素预防,避免链球菌再次感染。此外,家长要警惕心力衰竭、栓塞等并发症的警示信号,如夜间呼吸困难、突发胸痛等。 小儿风湿热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早期识别、规范治疗、长期预防管理,多数孩子都能避免心脏永久损伤。家长们要重视链球菌感染的彻底治疗,配合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关注孩子的心理与康复需求,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