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患者常常会觉得嘴里发粘、不舒服,这和肿瘤本身以及治疗带来的多种身体变化有关,下面从三个主要原因帮大家梳理清楚:
唾液腺“罢工”:嘴里没了“天然润滑剂”
我们口腔里有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大主唾液腺,还有几百个小唾液腺,它们一起负责分泌口水、保持口腔湿润。放疗时,高能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会伤到照射范围内的唾液腺——细胞受损后,不仅口水分泌量明显减少,唾液的成分也会变“稠”。没有了足够的“天然润滑剂”,口腔就会持续发干发粘,严重时连说话、吃饭都受影响。
用嘴呼吸:把嘴里的水分“吹”走了
如果肿瘤长大挡住了鼻腔通气,患者就只能被迫用嘴呼吸。要知道,鼻子本来能给吸入的空气“做处理”——把空气加热到体温、加湿到饱和状态,但用嘴呼吸时,干冷的空气直接冲进口腔,气流又快又乱,会加速黏膜表面的水分蒸发。时间一长,黏膜脱水,上皮细胞会堆积成一层“干膜”,嘴里又紧又绷,而且黏膜的防御能力也会跟着下降。
免疫力低:嘴里的“坏细菌”开始作乱
肿瘤本身会消耗身体,再加上放化疗会抑制骨髓造血,患者的免疫力往往比较弱。这时候,口腔里原本平衡的细菌群会“乱套”——像白色念珠菌这类平时“老实”的细菌会疯长,引发真菌感染;同时,黏膜分泌的免疫物质(比如IgA)减少,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得牙龈炎、口腔溃疡之类的感染。炎症产生的分泌物和脱落的上皮细胞混在一起,嘴里就更粘了。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多维度的方法缓解:
分步骤护理:从基础到专业的解决办法
基础护理:用医用加湿器把房间湿度保持在45%-60%,床头可以放个持续加湿的面罩;随身带生理盐水喷雾,每2小时喷一次嘴,保持湿润;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比如粥、汤),别碰辛辣、刺激的东西。
进阶方法: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剩下的唾液腺分泌;或者用含羧甲基纤维素的人工唾液代替真口水。
专业护理:听医生指导用口腔保湿凝胶,必要时可以做唾液腺内镜冲洗之类的康复治疗。
日常细节:从清洁到睡眠的小习惯
口腔清洁:用软毛牙刷和含木糖醇的保湿牙膏刷牙,每天用生理盐水漱口4-6次。
睡眠调整:侧着躺睡觉,减少用嘴呼吸;也可以戴下颌托带帮忙闭住嘴。
监测湿度:可以用便携式黏膜湿度仪每天测嘴里的湿度,低于40%时就要加强护理(比如多喷几次生理盐水)。
定期检查:定期做口腔内镜,看看黏膜有没有发红、溃疡,有感染要及时处理。
最后要提醒的是,如果口腔溃疡超过2周还没好,或者伴随发烧、乏力等全身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需要做微生物培养或病理检查,排除感染或肿瘤复发的可能。
总的来说,鼻咽癌患者嘴里发粘是多种原因叠加的结果,只要做好日常管理、分层次干预,就能有效缓解不适。平时多注意细节,有问题及时找医生,就能更好地应对这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