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用多角度X射线拍摄,再通过计算机重组出脊柱的三维立体图像。它对骨骼组织的显影效果特别突出,连0.5毫米的骨刺都能清晰显示,还能分层展示椎体、椎弓根、关节突这些复杂结构,很适合评估椎管狭窄程度、椎间孔有没有变形。
在颈椎病诊断中,CT检查具有以下应用价值:看骨刺——通过三维重建测出骨刺的大小和方向,判断会不会压迫椎动脉;评椎间盘——区分椎间盘是往中间、旁边还是神经根方向突出,还能测量突出部分与脊髓的间距;查先天问题——能发现隐性颈椎融合、椎弓裂这些发育异常,不少年轻人颈痛可能就是这些问题引起的。
对于急性外伤患者,CT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扫描,快速排除骨折或脱位,降低移动病人带来的二次损伤风险。不过要注意,CT对脊髓水肿等软组织病变的敏感度不如MRI。
在腰椎病检查中,CT主要聚焦三个维度:椎管狭窄程度——测量椎管前后径和横截面积,分为轻度(10-12毫米)、中度(8-10毫米)、重度(小于8毫米);椎间孔情况——能看清神经根的通道,发现关节突关节增生导致的“钥匙孔”样改变;椎体滑脱多少——用Meyerding分级法,计算椎体相对移位的比例。对于微创手术患者,CT引导下的穿刺定位误差可控制在1毫米以内,定位很准确;但对早期椎间盘退变引起的盘源性腰痛,CT可能漏诊,此时需结合椎间盘造影检查。
影像检查选择需遵循以下原则:X光检查——用于初步筛查脊柱曲度是否正常、整体稳不稳;CT检查——适合看骨骼细节、急诊创伤评估;MRI检查——软组织分辨率高,适合观察脊髓水肿、椎间盘变性;联合检查——如果CT显示椎管里有占位,但病人的神经症状不符,就得加做MRI评估脊髓实质病变。
研究表明,低剂量CT技术已使脊柱扫描辐射量降低40%,配合智能定位系统还能缩短检查时间。大家应根据症状持续时间、疼痛性质和医生建议选择检查方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总的来说,CT是脊柱检查中针对骨骼细节和急诊外伤的“利器”,能帮医生快速看清骨刺、骨折、椎管狭窄等问题,但也有局限——看软组织不如MRI敏感。选检查时结合自身症状和医生建议,既能准确找到问题,又能避免不必要的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