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对肺癌和肺结核有误解——比如担心肺癌会传染给家人,或者觉得结核治好就不会得癌了。其实这两种病差别不小:肺癌是不会传染的恶性肿瘤,肺结核是会传染的传染病,而且有时候两者会同时存在。今天就把这些关键问题说清楚,帮大家正确认识、做好防护。
肺癌为什么不会传染?
肺癌是身体里的细胞基因突变后,异常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说了,癌症不属于传染病——没有像病毒、细菌那样能传给别人的“病原体”。从科学角度讲,肿瘤细胞没法感染健康人的细胞——不管是一起吃饭、近距离接触,还是呼吸同一间屋子的空气,都不会把肺癌传给别人。2023年《自然·癌症》的研究也证实,就算把肺癌细胞直接注入健康人的血液循环里,也不会让对方得肿瘤——这和感冒病毒一吹就传的机制完全不一样。
肺结核的传染真相与发展特点
肺结核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带菌的飞沫会飘在空气中,能存活2-8小时,身边的人吸入就可能被感染。但有三点要注意:
第一,不是所有结核患者都有传染性——规范治疗2周后,传染性会下降90%;
第二,结核分“活动性”(正在发病)和“陈旧性”(以前感染过已经愈合),如果检查发现钙化灶,一般是陈旧性的,不用怕传染;
第三,结核不会直接变成肺癌,但长期的肺部损伤会增加得肺癌的风险。
同时有肺结核和肺癌?这些信号要警惕
如果有人同时得了肺结核和肺癌,要特别注意这几个变化:
- 原来的结核病灶变大、边缘变得不整齐(拍CT能看到);
- 咳嗽超过2个月不好,或者咳血更频繁;
- 肿瘤标志物升高,或者抗结核治疗没效果。
北京协和医院2022年的研究显示,规范治疗肺结核能让得肺癌的风险降低60%。建议50岁以上的结核患者,每半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
做好这三点,防结核也防肺癌
- 阻断传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要戴医用防护口罩,每天开窗通风至少6次,让空气流通;
- 打疫苗:新生儿打卡介苗能降低重症结核的风险,40岁以上可以打肺炎球菌疫苗,保护肺部;
- 改变习惯:戒烟10年,肺癌风险能降50%;每周做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感染风险能降30%。
这三个误区,别再信了
- 误区一:肺癌会传染给家人?——全球1.2亿肺癌患者里,从来没有家庭聚集性传播的报告,完全不用怕;
- 误区二:结核治愈后不会癌变?——陈旧性结核患者得肺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3倍,就算治好也要定期查肺;
- 误区三:戴普通口罩防不住结核?——医用外科口罩对5微米的颗粒过滤率有95%,能有效挡住带菌的飞沫,比普通口罩管用。
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如果有以下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
- 咳嗽超过8周还不好;
- 痰里查到癌细胞或抗酸杆菌(结核的重要检查);
- 6个月内体重掉了超过10%(比如100斤的人掉了10斤以上)。
检查的顺序建议是:先做胸部X光(初步排查),再做CT平扫(更清楚),然后增强CT(看病变细节),最后病理活检(确诊的金标准)。治疗的时候千万要听医生的,不能擅自停抗结核药——一旦产生耐药性,治疗时间会延长3倍,更麻烦。
总结一下关键信息:肺癌不会传染,不用怕传给家人;肺结核会传染,但规范治疗能降低传染性,打疫苗、戴口罩能防;两者可能同时存在,要注意观察身体变化(比如咳嗽加重、病灶变大);避开认知误区,做好日常防护和定期检查;出现异常症状早就诊,早治疗效果更好。不管是结核还是肺癌,正确认识、积极应对才是最关键的,别因为误解耽误了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