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骨科术后3阶段康复:防血栓促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家医大健康
2025-09-14 09:36:47阅读时长3分钟1220字
骨科术后3阶段康复:防血栓促关节功能恢复
骨科康复医学科粉碎性骨折骨折康复关节活动度肌肉训练骨痂形成功能评估

内容摘要

下肢粉碎性骨折术后康复全流程,涵盖急性期消肿、关节功能重建及力量恢复三大阶段,提供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案与监测指标,指导患者通过等长收缩、关节活动度训练及渐进式负重等方法实现运动功能恢复。

骨科手术(比如骨折术后)后的康复,核心是帮身体一步步恢复运动功能——既要让骨头长牢,也要让肌肉、关节回到原来的状态。康复不是“硬练”,得跟着身体的愈合规律来,循序渐进。下面分阶段说说不同时期的康复重点,以及要注意的安全细节。

急性期管理(术后1-2周)

这时候最关键的是控制炎症、不让肌肉因为不动而变弱。可以躺着做“主动弯脚趾和伸脚趾”训练——每次持续5分钟,一天做3-4组。这个动作能带动脚趾周围的肌肉活动,帮腿部血液循环更顺畅,避免腿上血栓形成。

炎症控制要做好3件事

  1. 大腿前侧肌肉训练:伸直膝盖,像绷紧大腿前侧肌肉一样(不用动腿),保持5秒再放松,10次为1组,一天做3组。这样能维持肌肉力量,避免长期不动导致肌肉萎缩。
  2. 冰敷要规范:每次训练后用冰袋敷关节,冰袋外裹毛巾(别直接贴皮肤),单次敷15分钟以内——防止冰伤皮肤。
  3. 抬高腿减轻肿胀:躺着时用两个枕头垫高脚,让小腿比心脏高20-30厘米,帮血液流回心脏,缓解肿胀。

关节功能重建期(术后2-6周)

等医生检查确认骨头有初步愈合稳定性(比如骨痂长得够结实)后,可逐步练关节活动,最好在专业指导下做。比如“被动膝关节活动”——让他人固定靠近身体的那端骨头(比如大腿根),慢慢弯、伸膝盖,速度控制在每秒15度左右(别太快)。

循序渐进练这3个动作

  1. 直腿抬高:躺着伸直膝盖,抬腿到和床面成30度角(约小桌子高度),保持5秒放下,重复10次。能增强大腿肌肉力量,为负重走路打基础。
  2. 坐位膝盖屈伸:坐着慢慢弯、伸膝盖,初期可用手辅助,后来自己完成。
  3. 水中走路:在水深80-100厘米的泳池里走路。水的浮力能减轻60%体重负荷,不会压伤膝盖;水流还能帮身体感知关节位置,提升平衡感。

负重训练阶段(术后6周起)

拍X光片确认骨痂已连接骨折线(骨痂是骨头愈合时的“连接组织”)后,可开始踩地训练。建议先在平行杠内部分负重(脚踩地但不用全劲),再过渡到单拐辅助行走,最后完全负重。

力量恢复记住3点

康复要定期监测

  1. 拍X光:每4-6周复查,看骨痂形态、有没有骨小梁穿过骨折线(说明骨头在长牢)。
  2. 功能测试:做“五次起立测试”——从椅子上坐站5次,记完成时间,时间越短说明腿部力量越好。
  3. 测肿胀:每天固定时间量小腿中段周长,和健侧差1厘米以上要调整方案。

康复前先做3个检查

开始训练前,一定要确认:

  1. 伤口愈合:手术切口皮肤长好,无渗液、发红或感染。
  2. 骨头初步愈合:X光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
  3. 疼痛可控:不动时疼痛≤2分(数字评分),活动时≤4分。

出现这些情况立刻停训练:

整个康复过程要跟着身体愈合规律走,千万别急。建议记康复日志,写下每天训练的感觉、疼痛或肿胀情况,定期找医生调整方案。等肌肉和关节控制能力恢复后,可慢慢恢复日常活动,但跑步、跳绳这类高冲击运动,一定要等医生确认骨头完全长牢再做。

术后康复是个“慢功夫”,循序渐进才能真正恢复功能——既要让骨头长结实,也要让身体找回原来的灵活度。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