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换季,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总让人忍不住关注——又到呼吸道感染高发期了。其实呼吸道感染类型不少,虽然症状听起来像,但本质区别挺大。研究显示,成年人每年平均会得2-4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流感病毒每年全球会导致约300-600万例重症病例。
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类型和表现
根据病原体侵犯的部位和症状,主要分为5种:
- 普通感冒:大多由鼻病毒引起,典型表现是流清水鼻涕、打喷嚏,一般7-10天能自愈。有研究证实,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缩短病程半天到1天。
-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肠道病毒感染,突然发高烧(38-40℃)伴喉咙痛,儿童可能流口水、不肯吃饭,病程约1周。
- 急性喉炎:以声带和喉部黏膜发炎为主,典型症状是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空空的声音),要警惕喉咙堵塞的风险。
- 咽结膜炎:由腺病毒引起,会同时出现发烧、喉咙痛、眼睛发红(结膜充血),还常伴随怕光、流眼泪。
- 急性扁桃体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典型表现是发高烧、喉咙痛,扁桃体又红又肿,部分会有白色分泌物覆盖。
流感和普通感冒怎么区分
流感是甲/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和普通感冒有明显区别:
- 传染性更强:每个患者能传给1.3-2个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 全身症状重:发病特别快,会有明显的肌肉酸痛、浑身没劲;
- 病毒易变异:甲型流感每1-3年就会“变样子”,需要持续监测。 2023年WHO数据显示,当年流感疫苗有效率为40-60%,能有效降低重症风险。
科学应对呼吸道感染的小技巧
对于能自己好的呼吸道感染(自限性),重点是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
- 发热处理:体温不到38.5℃先物理降温(温水擦身、贴退热贴);超过39℃需找医生评估是否用退烧药;
- 补液方法:少量多次喝含电解质的水(比如淡盐水、电解质饮料),别一次性喝太多,避免加重肠胃负担;
- 环境舒适:保持家里湿度60%-70%、温度22-24℃,太干或太热会加重喉咙痛;
- 饮食缓解:吃流质食物(粥、汤),搭配蜂蜜水,能减轻咽喉不适。
还有研究发现,每天补充维生素D不超过4000IU,可降低反复感染风险37%。免疫力差的人(比如老人、慢性病患者)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能降低约70%的住院风险。
这些情况要赶紧就医
出现以下警示信号,别扛着,立刻去医院:
- 持续高烧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40℃;
- 呼吸每分钟超过25次,伴胸闷、喘不上气;
- 意识改变(睡不醒、说胡话、反应迟钝);
- 儿童不肯吃饭、尿量明显减少(半天没尿);
- 基础病(糖尿病、哮喘、心脏病)突然加重。
家庭防护的核心要点
- 手卫生:用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接触公共设施(电梯按钮、门把手)后,及时用免洗消毒液消毒;
- 环境消毒:每天用紫外线灯照30分钟,重点擦拭常碰的地方(开关、桌子、遥控器);
- 增强免疫力:每天睡够7小时,每周运动至少150分钟(比如快走半小时/天),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
- 益生菌调节:益生菌能帮助调节肠道免疫,建议连续吃至少3个月,注意和抗生素间隔2小时,避免失效。
总之,呼吸道感染虽然常见,但只要分清类型、科学应对,大部分能顺利恢复。平时做好防护、关注身体的警示信号,有问题及时就医,就能少受困扰,平安度过高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