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突然急剧升高时,可能引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医学上把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同时伴随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的情况,叫做高血压危象。这类患者常出现剧烈头痛、呼吸困难、看东西模糊等症状,还有约35%的人会突然晕倒(短暂性意识丧失),这往往是脑血流循环出问题的信号。
面对突发晕倒的高血压患者,大家可以用国际通用的“中风120”法快速判断:1. 看脸:让患者笑一笑,观察两边脸是不是对称,要是一边脸耷拉、没力气,可能是面神经出问题;2. 抬胳膊:让患者双手平举,看有没有一边抬不起来或坚持不住,或者走路时歪歪倒倒、平衡差,这可能是运动功能受损;3. 听说话:让患者重复一句简单的话(比如“今天天气很好”),如果说不清楚、磕磕巴巴,或者没法表达自己的意思,要警惕语言功能有问题。临床研究发现,这套方法的敏感度有89%,能有效区分单纯晕倒和脑血管意外(比如中风)。只要这三点里有任何一点异常,就得立刻叫救护车。
在救护车来之前的“黄金救援期”,可以做这些科学处理:1. 调整体位:把患者平稳搬到通风好的地方,让他半躺着(大概45度),研究显示这个姿势能让脑灌注压提升15%,帮大脑获得更多血液;2. 监测血压:用校准过的血压计时不时测一下,建议每15-30分钟记一次数值;3. 调环境:保持室温在22-25℃、湿度50%-60%,别让强光、噪音刺激患者,适宜的温湿度能让血压波动幅度降低23%;4. 安抚情绪:多跟患者说话,让他别害怕、别焦虑,因为紧张会让血压再升高,加重病情。特别注意:没医生评估前,绝对不能自己给患者吃降压药!乱吃药可能让血压突然掉下来,导致脑供血不足,反而更危险。
要是出现这些情况,得马上打120:意识不清超过2分钟;一边胳膊或腿动不了;突然说不了话或说话不清楚;眼睛突然看不清东西;喷一样的呕吐还伴随抽搐。根据最新的急诊指南,脑卒中患者每晚治疗1分钟,大概会损失190万个神经元。从症状出现到送到医院最好控制在90分钟内,这个“时间窗”的救治质量直接影响恢复效果。
平时管好血压,要记住这几个原则:1. 规范监测:每天固定时间测血压(比如早上起床后、晚上睡前),记下来做成波动曲线;用电子血压计的话,要定期校准,保证准度;2. 注意温度:环境温度每降1℃,收缩压平均会升0.7mmHg,所以冬天出门要戴帽子、围围巾,做好头部保暖;3. 调节情绪:试试正念冥想这类方法,连续8周的冥想练习能让血压波动幅度降低28%。建议每年做2次动态血压监测,看看整体控制情况;就算血压稳定,每季度也要去专科门诊复查一次;如果在吃降压药,一定要严格听医生的,别自己加药、减药。
总的来说,高血压患者既要警惕血压突然升高的危险,学会用“中风120”法快速识别异常,遇到突发情况沉着处理,也要做好日常的血压管理,定期监测、规律随访,这样才能降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守护好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