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骨折术后这样护理,五大关键步骤助快速康复!

作者:家医大健康
2025-09-17 11:07:08阅读时长4分钟1620字
骨折术后这样护理,五大关键步骤助快速康复!
骨科骨折术后骨折术后康复康复护理营养补充功能锻炼伤口管理

内容摘要

骨折术后护理的五大核心环节,涵盖伤口管理、固定技巧、康复节奏把控、营养补充要点及复查注意事项,帮助患者科学规划康复进程,避免常见误区,实现功能恢复最大化。

骨折做完手术,康复可不是“躺平养着”就行——得靠科学系统的护理,下面这五大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之后胳膊腿能不能恢复正常功能。

伤口管理:防感染是第一关

术后伤口护理最关键的是“无菌”。每天要观察这几点:伤口有没有红肿、发烫、疼得突然加重?渗液是什么颜色?自己有没有发烧?要是伤口流出黄绿色分泌物,或者一直烧到38℃以上,得赶紧去医院——这可能是感染了。
换药得按医生说的规范来,别自己随便揭纱布,也别涂没开的药膏(比如皮炎平、红霉素软膏)。洗澡时一定要用医用防水套把伤口包好,别沾水,直到伤口完全结痂(摸起来硬邦邦、没有渗液)。

固定装置:别让骨头“动歪”

石膏或支具是帮骨头“定型”的,每天得检查这两点:

康复训练:一步步来,急不得

康复训练是恢复功能的关键,但得“循序渐进”,分三个阶段:

  1. 早期(术后0-2周):练“肌肉收缩”——比如腿骨折了,就慢慢绷紧大腿肌肉再放松;胳膊骨折了,攥紧拳头再松开。每天练3-5组,每组10-15次——目的是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
  2. 中期(3-6周):加“关节活动度训练”——比如慢慢弯膝盖、伸胳膊,但每天幅度别超过5°(比如今天能弯30°,明天最多弯35°)。别贪多,不然可能拉伤关节。
  3. 后期(6周以后):等医生看片子说“骨痂长好了”,再从“部分负重”(比如用拐杖踩一点力)过渡到“完全负重”(正常走路)。
    每次练完记得冰敷15分钟(用毛巾包着冰袋,别直接敷皮肤),能防肿胀;要是疼得厉害(比如VAS评分超过4分——大概是“疼得有点影响吃饭/睡觉”),就先停下,赶紧问医生。

营养支持:吃对了,骨头长得快

骨头愈合需要“原料”,每天得吃够这三样:

复查监测:别漏了,骨头长没长好得看片子

复查是“动态跟踪”骨头愈合的关键,得按时去:

这些误区,千万别踩!

  1. 过早负重:比如刚做完手术就下地走路——可能把里面的固定弄松,或者刚长的骨痂移位,得重新做手术;
  2. 过度补剂:别觉得“钙片吃越多越好”——单纯吃大剂量钙片(比如一天吃5片)可能得高钙血症(比如恶心、乏力、尿频),反而影响骨头愈合;
  3. 忽视疼痛:要是一直有“尖锐的疼”(不是酸涨那种),可能是组织伤得更重了(比如石膏压到神经),得赶紧找医生;
  4. 复查随便:漏了复查可能没及时发现“骨不连”(骨头一直不长)——到时候得做植骨手术,更麻烦。

最后想说,康复得“个性化”——每个人的骨头情况、身体状况都不一样。建议每天记点“康复日记”:比如今天练了多少组动作、动作标不标准;早上起来腿围有没有消一点;疼得打几分(用VAS评分,0分不疼、10分最疼)。每周和康复治疗师聊一次,根据恢复情况调方案。
别和别人比速度——比如别人术后4周能走路,你可能6周才会,这很正常。重点看自己有没有进步:昨天能弯膝盖30°,今天能弯35°;昨天走10步要拄拐,今天能走15步——这就是好迹象!

总的来说,骨折术后康复得“耐心+科学”,跟着医生和康复师的方案走,把伤口、固定、训练、营养、复查这五大环节做到位,慢慢就能恢复正常生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