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秋冬咽喉不适警惕食管癌风险

作者:家医大健康
2025-08-26 13:13:03阅读时长3分钟1130字
秋冬咽喉不适警惕食管癌风险
肿瘤科消化内科食管癌咽喉炎胃镜检查吞咽困难癌症筛查

内容摘要

食管癌与咽喉炎的鉴别要点,详述食管癌早期预警症状及晚期临床表现,强调胃镜检查在诊断中的核心地位,并提供季节性咽喉保健方案,帮助公众建立癌症早筛意识。

秋冬季气候干燥,很多人会出现咽喉干痒、异物感等不适,大多是慢性咽炎引起的,但要警惕——食管癌的早期症状和咽炎特别像,临床数据显示,约70%患者一开始把食管癌当成了普通咽炎,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间。其实两者虽然都表现在咽喉部位,但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完全不一样。

要区分两者,可以重点观察三个特征:第一看吞咽情况——食管癌的典型表现是“进行性吞咽困难”,一开始吃干硬食物(比如馒头、米饭)咽不下去,得喝水冲;之后慢慢变严重,连软食、流食都咽着费劲。而咽炎的吞咽不适通常是“异物感”,好像喉咙里有东西,但其实不影响吃饭。第二看疼痛特点——食管癌可能会导致胸骨后(胸口正中间)灼痛,吞咽时刺痛,甚至疼得放射到肩膀、后背;咽炎的疼一般是咽喉部干疼、刺痛,不会往胸口或后背窜。第三看伴随症状——如果声音嘶哑超过2周没好,或者脖子上摸到肿大的淋巴结,再或者半年内体重掉了10%以上(比如原来100斤,半年内变成90斤以下),一定要赶紧去医院检查。

要确诊食管癌,必须做胃镜加病理活检——这是金标准。CT、MRI这些影像检查能看到食管里有没有肿块,但到底是不是癌,得靠胃镜下取一点组织做病理分析才行。胃镜能清楚看到食管黏膜的变化,比如有没有溃疡、增生,在可疑的地方夹一点组织去化验,准确率超过95%。提醒一下,40岁以上的人如果老有咽喉不舒服,特别是长期抽烟喝酒的,最好主动去做个胃镜筛查。

如果食管癌拖到晚期,症状会很明显:一开始吃不下干饭,后来连粥、水都咽不下,人会瘦得皮包骨(医学上叫“恶液质”);癌痛会越来越厉害,得用强力止痛药才能缓解,约70%的患者会经历剧烈的神经痛;肿瘤还会转移到其他器官——转移到肝会出现黄疸、肚子胀(腹水),转移到肺会咳血,转移到骨头会引发骨折(没摔没碰就骨折)。

其实食管癌不是突然长出来的,它有个很长的“癌前病变”阶段——从食管黏膜出现异型增生(细胞开始变“坏”)到发展成浸润癌,大概需要3-5年。如果在早期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不用开刀,通过胃镜切病变黏膜)治疗,5年生存率能达到80%-90%。所以高危人群(比如长期抽烟喝酒、爱吃热食腌制品的人)最好每1-2年做一次精查胃镜,加上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秋冬季咽喉保养要注意这几点:第一,保持室内湿度50%-60%,用加湿器或放绿植都行;第二,吃点润燥食物,比如银耳、百合、梨,补充维生素B族(全麦、瘦肉里有)和锌(坚果、海产品里有);第三,戒烟戒酒,别喝超过65℃的热饮(比如刚泡的茶、热粥),少吃腌菜、腌肉;第四,记个“症状日记”,写下不适的频率、诱因(比如吃了热的之后),方便判断。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约90%的食管癌都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关,预防可以这么做:吃饭细嚼慢咽,每口嚼20次以上;每周吃几次深海鱼(三文鱼、鳕鱼)补充Omega-3;每天晒30分钟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另外,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和胃镜筛查,能形成双重防护——肿瘤标志物升高提示可能有问题,再用胃镜确诊。

总之,秋冬咽喉不适别不当回事,但也不用过度恐慌。只要学会区分咽炎和食管癌的症状,定期筛查,改掉坏习惯,就能有效降低风险。早识别、早检查、早治疗,食管癌并不可怕,关键是别拖延!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