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踝扭伤急救与康复:科学处理降65%再伤风险

作者:家医大健康
2025-09-19 17:52:45阅读时长2分钟920字
踝扭伤急救与康复:科学处理降65%再伤风险
骨科康复医学科踝关节扭伤运动损伤韧带拉伤支具固定康复训练

内容摘要

踝关节扭伤的损伤原理、症状识别与科学处理方案,提供从紧急处置到康复训练的完整应对策略,特别强调支具固定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帮助运动爱好者科学应对突发损伤。

踝关节扭伤是日常生活和运动中很常见的关节损伤,大多和脚的用力方式有关——比如走路踩空、运动时急转,脚突然往内翻超过正常活动范围,外侧的韧带就会被过度拉扯。其中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是维持关节稳定的主要结构,容易出现纤维撕裂,轻的是部分断裂,重的可能完全断。八成以上的踝关节扭伤都是外侧韧带受伤,要是同时伤到软骨或骨头,就得更仔细检查。

怎么判断伤得重不重?轻度的话,伤处有点疼、稍微肿,关节还稳;中度的话,皮肤会青肿,关节里有积液,走路费劲;重度(完全断裂)的话,关节会晃,没法正常活动。要注意的是,要是伤到距骨软骨,会觉得伤处深层钝痛,晚上更疼,有三成患者一开始会被当成普通扭伤,耽误治疗可能发展成创伤性关节炎,以后关节老疼、活动受限。

刚扭伤的急性期,要遵循POLICE原则处理:保护(别再扭到,比如用拐杖或护具)、适度负重(不是完全不动,疼得能忍的话稍微站站走走,避免肌肉萎缩)、冰敷(每2小时敷15分钟,一定要垫毛巾,别冻着皮肤)、加压(用弹性绷带从脚腕往上缠,力度适中,别太紧影响血液循环)、抬高(把脚抬到比心脏高的位置,比如垫两个枕头,促进消肿)。以前说要完全不动,现在不一样了——得在不疼的范围内轻轻动关节,不然连脚的位置感(本体感觉)都会变差,恢复更慢。

护具要根据伤的程度选:轻度扭伤用基础的网状护具,能均匀压着伤处、给点支撑;中度的用带硬支撑条的护具,防止脚再往内翻;恢复期可以用可调节气囊护具,又稳又舒服。研究显示,用功能性护具加早期康复,能让脚的位置感恢复快40%,减少关节松松垮垮的风险。

康复得分阶段来:急性期(前3天)多动脚趾,比如用力勾脚趾再伸直,防止小腿前面的肌肉萎缩;亚急性期(3到7天)做踝泵运动(脚往上勾到最大幅度,再往下踩,每次10-15下,每天做几次),还有静态平衡练习(比如站在平衡垫上保持稳定),刺激脚的位置感;恢复期(2到6周)逐步加单腿站立、跳绳这些训练,整合平衡能力。系统康复能让二次扭伤风险降65%,关键就是要恢复脚的位置感。

要是出现这些情况,得赶紧去医院:没法单脚站30秒(走路都费劲)、脚麻刺痛(神经或血管有问题)、关节明显歪了(畸形)、肿得越来越厉害。其实约15%的踝关节扭伤会合并隐蔽性骨折,得拍应力位X线或MRI才能查到。

总的来说,踝关节扭伤不是小伤,早期按POLICE原则处理,配合分阶段的康复训练,能最大程度恢复关节稳定,保证以后还能正常运动。要是有警示信号别拖,赶紧就医排查问题,早期规范处理+科学康复,才能避免留下后遗症,让关节长期健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