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是连接头和身体的关键部位,很多人不知道,颈椎的老化或损伤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肩膀疼。有研究显示,约70%的慢性肩痛患者都有颈椎结构异常的问题,这说明肩痛说不定和颈椎有关,得重视颈椎健康。
颈椎病引发肩痛的三大病理机制
颈椎出问题导致肩痛,主要和三个原因有关:
- 神经根压迫引发的放射痛 颈椎间盘突出或者骨头增生,可能会压迫到颈部的C5/6神经根,这种压迫会让疼痛顺着神经“串”到肩膀——比如C5/6节段出问题的话,常感觉肩胛骨附近疼,胳膊外侧还会麻。而且压迫越严重,疼得越厉害,动的时候更疼。
- 肌筋膜链的应力传导 脖子上的斜方肌和肩膀的肌肉通过深层筋膜连在一起,像一条“力学链”。如果颈椎有问题,脖子肌肉老紧张,这种紧张劲儿会顺着筋膜传到肩膀的肩胛提肌。比如长期低头伏案的人,肩痛概率比其他人高很多,就是因为这条“链”长期被拉扯劳损了。
- 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缺血性疼痛 颈椎老化还可能影响椎动脉的血流,让肩膀肌肉的供血变少。有检查发现,颈椎病患者肩膀的毛细血管数量比健康人少40%左右,肌肉长期“缺血”就会一直隐隐作痛,动的时候更明显。
肩颈问题的临床预警信号
肩颈出问题前,身体会给信号,要是有这些情况得注意:一是肩膀疼持续超过2周还没好;二是抬肩膀的时候有弹响或者摩擦的感觉;三是胳膊抬不高,连90度都达不到;四是同时伴有头疼或者耳朵不舒服;五是晚上疼得醒过来,影响睡觉;六是单侧肩胛骨内侧一直酸酸痛痛的。
阶梯式干预方案
肩痛发作时,按阶段处理效果更好:
急性期(0-72小时)管理
刚疼的前3天,重点是缓解不适:一是热敷——用40℃左右的热毛巾或热敷袋敷颈肩连接处,每次15分钟,一天3次;二是调姿势——电脑屏幕要调到眼睛平视的高度,键盘放在手肘自然下垂能碰到的位置;三是自我牵引——双手交叉放在脑后,慢慢往后仰脖子(有点对抗的劲儿),一天3组,每组10次。
恢复期(72小时后)康复
过了3天,可以开始康复训练:一是松筋膜——用网球放在肩胛区域,靠着墙或床自己滚一滚,放松肌肉;二是练针对性动作:比如“靠墙天使”(贴着墙,让肩胛骨顺着墙面上下滑动)、“披萨搅拌”(像搅拌披萨一样动肩膀,锻炼肩袖肌肉)、“钟摆运动”(身体前倾,让胳膊像钟摆一样画圈)。
预防巩固期管理
平时要守住成果,得做这些:一是工作间隙练“2分钟肩颈操”——先慢慢绕头(顺逆时针各5次),然后耸肩放松(10次),再挤压肩胛骨(10次);二是优化睡眠姿势——侧睡时枕头高度和肩宽差不多,仰卧时颈后垫个毛巾卷,保持颈椎自然曲度;三是选对运动——比如蛙泳这种低冲击的有氧运动,或者八段锦的肩背功法,也可以用弹力带做抗阻训练。
职业防护新策略
长期用电脑或手机的人,得做好“三维防护”:一是控制距离——屏幕离眼睛40-70厘米;二是管好时间——每工作20分钟,远眺6米外的东西20秒(20-20法则);三是换体位——别一直坐着,交替用坐姿、站姿、倚靠姿势工作。另外,德国运动医学协会推荐三个基础防护要点:用高度可调节的办公家具、选符合颈椎生理曲度的枕头、用手机支架保持平视角度。
肩痛不一定是肩膀本身的问题,很可能和颈椎“牵连着”。平时多注意身体的预警信号,早干预早康复;尤其是长期伏案或用电子设备的人,做好职业防护和日常锻炼,才能让肩颈保持轻松,避免疼痛找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