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是我们日常走路、运动最常用的关节之一,也是最容易扭伤的部位——比如踩空台阶、跑步崴脚、穿高跟鞋扭到,都可能伤了脚踝。了解扭伤的原因、怎么急救、怎么恢复,能帮我们更快好起来,还能避免反复受伤。
为什么会扭到脚?踝关节扭伤的底层原因
踝关节是距骨和小腿骨头(胫骨、腓骨)组成的“关节窝”,平时能稳定活动全靠周围26条韧带和肌肉“拉住”。当脚突然内翻(比如踩空时脚往里拐)、外翻或旋转,距骨和小腿骨的角度超出韧带能“拉伸”的极限,韧带就会受伤。临床上70%以上的扭伤都是外侧的距腓前韧带受伤,还有20%左右是跟腓韧带,因为脚踝外侧的韧带平时承受的拉力更大。受伤后局部小血管破了,会引发炎症,所以会红、肿、热、痛。
怎么自查?伤得重不重看这3点
- 疼痛程度
- 一级:有点酸涨,能自己走路;
- 二级:刺痛,关节动不了,得用护具撑着;
- 三级:疼得厉害,感觉关节“松了”,甚至能摸到“断裂的感觉”。
-
肿胀情况
刚扭伤时肿得越厉害,通常伤得越重。伤后1小时内肿成鸽蛋大小是正常的,但如果一直肿,变成“馒头”那样的硬块,可能伤到了深层静脉,得注意。 - 瘀斑范围
淤青的范围能看出伤得有多深:如果只在内外踝(脚踝骨)附近,一般是单纯韧带伤;如果淤青蔓延到脚背或脚底,可能是肌腱断了或关节囊破了。
刚扭脚怎么办?分阶段急救
前48小时:记住“RICE”四步
刚扭伤的前2天,用“RICE”急救法能快速减轻肿疼:
- 休息:立刻停下脚的活动,别让脚踝转圈;
- 冷敷:用冰水混合的袋子(0-4℃)敷,每次15分钟,每2小时敷一次,别直接贴皮肤,防止冻伤;
- 加压:用弹性绷带从脚往小腿螺旋裹,松紧要能塞进两根手指,别太勒;
- 抬高:把伤脚垫高15-20厘米,比心脏位置高,能减轻肿。
有研究说,伤后15分钟内正确冷敷,能让小血管的渗液减少40%,肿得没那么厉害。
48小时后:热敷+踝泵运动
等炎症慢慢消了(比如不那么红、热了),可以开始热敷——用40℃左右的热毛巾或热水袋,每天3次,每次15分钟。同时做“踝泵运动”:躺着把脚往上勾(背伸)、往下踩(跖屈),再往内拐(内翻)、往外拐(外翻),每个动作保持5秒,做10次算一组,能促进血液循环。
外用药怎么用?先问医生
如果要用外用药,得先咨询医生。比如非甾体抗炎药凝胶,用的时候可以先涂一层凡士林隔离皮肤,再均匀抹药,最后用无菌纱布包好。别往破了的皮肤上抹,如果出现红、痒等过敏反应,立刻停药。
怎么康复?四阶段恢复计划
扭伤后的康复很重要,能避免“习惯性扭脚”:
- 第1周:练稳定性
扶着椅背单脚站,先站5秒,慢慢延长到30秒,每天3组; - 第2-3周:重建“脚感”
用弹力带套在脚上,往各个方向拉,脚对抗着用力,每周3次(练“本体感觉”,也就是脚对位置的感知); - 第4-5周:强化平衡
站在软垫子上,慢慢转移重心,每次10分钟; - 第6周起:恢复功能
试试单脚跳绳,先跳30秒,慢慢增加到3分钟。
有研究说,按步骤康复能让再扭伤的风险降低60%,最好坚持练6周以上。
这些情况要赶紧去医院!
如果有以下5种情况,别犹豫,立刻找医生:
- 肿得越来越厉害,还起了皮肤发亮的张力性水泡;
- 说不清楚具体哪疼,不是内外踝的位置;
- 脚麻、有像电流一样的放射性疼痛;
- 按RICE处理3天后还是不能踩地;
- 以前经常扭脚(习惯性扭伤)。
另外,糖尿病患者、静脉不好的人、65岁以上的老人,扭脚后一定要早去医院——他们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比普通人高2倍多。
怎么预防?做好这2点
- 练脚踝力量:平时可以坐着用长毛巾绕在脚底下,双手拉毛巾两端,脚用力对抗,拉伸脚踝;
- 选对鞋子:运动时选鞋帮超过脚踝5厘米的鞋子,有研究说这样能降低45%的扭伤风险。
总之,踝关节扭伤虽常见,但处理不当可能留下“习惯性扭脚”的麻烦。记住“早急救、按步骤康复、及时就医”的原则,平时多练脚踝力量、选对鞋子,就能有效减少扭伤风险,保护好我们的“运动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