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后如果脚背明显青紫、肿起来,要小心是不是骰骨骨折了。骰骨是足弓外侧的关键支撑骨头,一旦受伤会直接影响脚的承重能力。据临床统计,骰骨骨折在足部骨折里占比不低,还常伴随周围韧带一起受伤,得系统检查和处理。
一、骰骨骨折的症状为什么会出现?
崴脚时脚往里翻(内翻),骰骨会承受异常应力,导致骨头里的小梁断裂,进而出现这些典型表现:
- 疼痛:骨膜上有很多神经末梢,骨折后会被刺激,活动时疼得更厉害,咱们自己能明显感觉到“动一下就钻心”;
- 肿胀:局部发炎会让毛细血管变“漏”,组织液渗出来,脚会肿成一圈圈的;
- 淤血变色:血管破了流出来的血,会被身体慢慢代谢分解,所以皮下会出现青、黄、紫的淤血带。
二、急性期得马上做这些急救
如果摸到骰骨位置压着疼还肿,立刻按下面的标准方法处理:
- 别再让脚用力:停止踩地负重,用减压支具把患脚固定好;
- 正确冰敷:隔2小时冰敷1次,每次15分钟(用毛巾裹着冰袋,别直接冻皮肤);
- 适当加压:用弹性绷带稍微绑紧点(压力像“紧但不勒得慌”的程度);
- 抬高患肢:把受伤的脚抬到比心脏高15cm以上(比如垫个枕头),帮血液流回去。
注意!受伤初期绝对不能热敷,不然会加重出血、肿得更厉害。
三、确诊后怎么治疗?
通过X光或CT确诊后,医生会根据骨折轻重定方案:
- 固定:用短腿石膏或可拆卸支具,把脚固定在“不内翻也不外翻”的中立位;
- 保持抬高:平时用枕垫把脚垫高,促进血液循环;
- 分阶段康复:
- 早期(1-2周):多动动脚趾,保持关节灵活;
- 中期(3-4周):做踝关节“泵式运动”(像踩油门又松开那样);
- 后期(5-6周):慢慢试着让脚踩点力,循序渐进增加重量。
研究显示,规范治疗的患者大多8周左右能恢复基础行走能力。
四、康复期要注意什么?
- 别乱揉:急性期绝对不能按摩肿的地方,不然会更出血;
- 踩地听医生的:什么时候开始完全踩地得严格遵医嘱,别自己急着来;
- 止痛药要谨慎:非甾体抗炎药(比如常见的止痛药)得权衡利弊再用,别随便吃。
现在康复常用物理因子治疗(比如电疗、光疗)帮骨头长好,但得找专业康复师做,别自己试。
五、好了之后怎么预防再受伤?
康复结束后,建议坚持做这几项训练:
- 平衡训练:慢慢练单脚站,从几秒到几分钟,循序渐进;
- 肌力训练:用弹力带做抗阻训练(比如拉着弹力带动脚踝),增强脚的肌肉力量;
- 本体感觉训练:站在泡沫垫上练平衡,提升脚对位置的感知能力(就是“脚知道自己在哪”的能力)。
有研究数据支持,坚持这些训练能明显减少再受伤的可能。
脚受伤要是处理不好,可能留下慢性疼或者结构变形。但只要急救科学、治疗规范、康复系统,再加上专业指导,大多能恢复正常功能。如果疼一直不好或者肿消不下去,赶紧去医院,别拖出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