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胶质母细胞瘤终末期护理:5阶段观察法与家庭照护要点

作者:家医大健康
2025-09-09 11:19:35阅读时长3分钟1293字
胶质母细胞瘤终末期护理:5阶段观察法与家庭照护要点
神经外科肿瘤科疼痛管理科胶质母细胞瘤脑肿瘤意识分级神经功能评估疼痛管理生命体征监测临终护理家属支持安宁疗护医学决策

内容摘要

系统解析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临终前意识变化的五个医学阶段,指导家属建立科学观察指标,结合症状管理与心理支持,强调多学科团队在终末期护理中的核心作用。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脑肿瘤,到了终末期,患者的神经功能会出现有规律的衰退。临床观察发现,意识障碍的发展可以分成五个逐渐加重的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神经功能状态:

觉醒阈值升高阶段
患者清醒的时间明显变少,大部分时间闭着眼睛。这时候轻轻喊名字或者碰一下肩膀,能让他们完整睁开眼睛,就像正常睡觉被叫醒那样。建议固定时间做唤醒测试(比如每小时一次),记好每次的反应情况,作为后续观察的基础。

痛觉代偿反应阶段
如果喊名字、说话这些语言刺激没用,就得用物理刺激(比如按一下指甲盖)。这时候患者要过3-5秒才会睁眼,眼神涣散,没法正常交流。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度,别弄伤皮肤。

原始反射出现阶段
最典型的表现是“防御性肢体动作”——比如压到患者的躯干时,他们的上肢会无意识地扒拉,但不知道具体是哪里被刺激了。这种原始反射说明大脑皮层的功能已经严重受损,但脑干还能维持呼吸、心跳这些基本的生命活动。

全脑功能衰竭阶段
这时候不管用什么刺激,患者都不会有运动反应,但呼吸和心跳还能靠脑干维持。瞳孔对光的反应可能变弱,但没完全消失。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预防误吸(比如呛到食物或痰液),建议让患者保持30度以上的半卧位。

生命中枢衰竭阶段
随着脑干功能慢慢衰退,患者的呼吸节奏会变得紊乱,比如出现潮式呼吸(呼吸一会儿深快、一会儿浅慢,反复循环)或者像抽泣一样的呼吸。同时体温调节也会出问题,可能会异常出汗或者皮肤出现花斑。最终会出现呼吸停止,接着是不可逆的心脏停搏。

家庭护理的标准化操作流程

  1. 做好观察记录:建一个症状日志,详细记清楚每次刺激的力度、患者反应延迟的时间、反应持续的时长,这些客观数据能帮医疗团队更好地评估病情。
  2. 注意体位和翻身:让患者保持30-45度的半卧位,每2小时帮着翻一次身;同时被动活动患者的关节,预防深静脉血栓。
  3. 试试感官刺激:可以放患者熟悉的音乐,或者亲友的录音(比如家人喊名字、说回忆里的事),有临床研究显示,约40%的患者在这个阶段还保留着听觉感知。
  4. 保护皮肤免受压伤:用减压敷料重点防护枕部、骶尾部(屁股后面)、脚踝等容易受压的部位,再配合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
  5. 提前沟通医疗决策:早和主治医生商量治疗目标,比如要不要实施心肺复苏等侵入性抢救措施,避免临时慌乱。

症状管理的医学原则

当患者进入第三阶段(原始反射出现阶段)后,治疗重点要从“延长生命”转向“缓解症状”。医疗团队可能会建议停止增强CT、MRI这类需要搬动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改用床旁超声评估有没有脑积水。如果患者出现癫痫发作,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但所有决策都要遵循“患者最大获益”的原则,而且必须在神经肿瘤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病程发展与心理支持

有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约68%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终末期,平均要经历3-6个月的时间。家属要明白,患者意识丧失是疾病发展的自然结果,不是突然发生的“意外”。建议提前联系社区的安宁疗护团队,建立一个包含医疗、护理、心理支持的多学科照护网络——比如护士帮着做护理,心理师帮家属疏导情绪,这样能让照护更有支撑。

通过系统的观察和专业医疗支持,家属可以在科学认知的指导下做好患者的临终关怀。要强调的是,所有症状管理的方法都得在神经肿瘤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千万别自己尝试没验证过的疗法。多学科团队的介入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帮照顾者减轻心理压力,让整个过程更有温度。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