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肌肉痉挛是生活中很常见的问题,像落枕、久坐后脖子发紧发硬,甚至一动就疼,都可能是它在“搞事情”。它的原因其实和肌肉突然收缩、局部代谢废物堆着排不出去,还有神经调节乱了有关。接下来我们聊聊怎么科学应对,特别是急性发作的时候。
一、药物缓解:选对方法,避开风险
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比如布洛芬这类)能减轻炎症带来的疼痛,有些新剂型吸收更好,但不管哪种,都建议饭后吃,减少对胃的刺激。如果肌肉一直紧得没法放松,还有一类作用在神经上的药能缓解,但吃了可能会有点犯困、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吃药期间别开车、别操作机器。
二、物理治疗:在家就能做的有效方法
热敷是最方便的,用40-45℃的热毛巾敷15分钟,歇3分钟再敷,反复几次,能促进血液循环。如果肿得厉害,试试冷热交替:敷3分钟热毛巾,再换1分钟凉毛巾,循环5次,比单独热敷消肿更快。还有经皮电刺激(TENS)小设备,选低频模式(2-10Hz),每天用不超过4小时,贴电极片时避开脖子上的血管和神经就行。
三、日常训练:慢慢找回颈部的“灵活性”
比如“米字操”,急性期先慢慢做小范围的(45°以内),不疼就行;过几天能加点阻力,比如用手轻轻顶住额头或后脑勺做对抗;恢复期可以站在平衡垫上做,锻炼稳定性。平时用电脑、手机时,把屏幕调到平视高度,让脖子保持微微前倾25-30度,这样椎间盘压力能小很多。还有“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每天做3组,能帮身体放松。
四、专业康复:这些技术帮你更快恢复
有些情况得找专业医生,比如生物反馈疗法,用仪器贴在肩膀的斜方肌上,监测肌肉紧张度,当肌肉太紧张时仪器会报警,帮你学会自己放松;还有超声引导下打针,医生会把局麻药和消炎药用细针打到痛点,得专科医生操作;可穿戴的电刺激设备选双通道交替刺激的,强度以自己觉得舒服又有感觉为准。
五、警惕危险信号: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如果有下面这些情况,一定要立刻去医院:一边胳膊放射性疼,握东西没力气(比如拿杯子都费劲);嗓子哑、咽东西困难超过2天;晚上疼得睡不着,疼到打分超过7分(满分10分);突然头晕,还有一边眼皮耷拉、瞳孔变小。去医院先做颈椎MRI,要是怀疑血管有问题,得在6小时内做CT血管造影。
颈部肌肉痉挛不用太慌,先通过药物或物理治疗缓解疼痛,再慢慢练恢复灵活性,平时注意姿势就好。但要是出现危险信号,千万别拖,赶紧找医生,避免更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