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发作时的剧烈疼痛常被描述为“刀割样”或“束带状”,约80%患者会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这种疼痛还可能放射到背部。疼痛通常持续加重,吃了东西会更疼,患者常不自觉地往前倾身子来缓解不适。伴随症状里,约70%患者会恶心呕吐,吐的大多是胃里的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吐出胆汁甚至带血的东西。
胰腺炎不只是胰腺局部的问题,还会影响全身多个系统:胰腺坏死释放的炎症因子会让血管变得“漏”,导致血压降低甚至休克;激活的胰酶可能损伤肺部的毛细血管膜,引发急性肺损伤;重症患者中约20-30%会并发急性肾损伤,需要透析治疗;胰酶进入血液后还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意识模糊等“胰性脑病”的表现。
并发症方面,局部问题主要是胰腺假性囊肿(发生率10-20%)和胰腺脓肿(约5%);全身并发症则涉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据统计,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约15-30%,主要死因为早期多器官衰竭和后期感染性并发症。
预防急性胰腺炎要从病因入手:如果是胆源性胰腺炎(由胆道问题引起的),要定期复查胆道系统,必要时通过手术切除胆囊;酒精性胰腺炎患者必须严格戒酒;有高脂血症的人要控制好甘油三酯水平。饮食上建议吃低脂食物,每天脂肪摄入量不超过40克,同时一定要避免暴饮暴食。如果需要做ERCP这类侵入性检查,要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疗中心,降低医疗操作带来的损伤风险。
诊断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是关键指标,通常在发病后4-8小时开始升高,其中脂肪酶的特异性更高。影像学检查首选腹部超声,必要时做增强CT或MRI来评估胰腺坏死的程度。治疗原则包括暂时禁食、缓解疼痛、补充液体和支持治疗,重症病例需要转入ICU监护。
当出现持续上腹痛伴恶心呕吐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以及肝功能。早期识别和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延误治疗可能在短短几小时内就进展为重症病例。建议高危人群(比如有胆道疾病、高脂血症或长期饮酒的人)定期做腹部超声和血脂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致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