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呼吸道的自我保护机制,但它的细节——是干咳还是有痰、持续了多久、有没有伴随其他不适——其实藏着肺部健康的信号。胸痛、淋巴结肿大这些表现,也和肺部问题密切相关。学会读懂这些信号,早发现早处理,对维护肺部健康至关重要。
从咳嗽和痰看肺部问题
肺癌引起的咳嗽常是持续干咳或只有少量白色泡沫痰,这是肿瘤刺激支气管黏膜和腺体导致的。约60%的肺癌患者会出现痰中带血丝,但要注意,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良性疾病也可能引起咯血,别过度恐慌但需重视。
不同性状的痰能提示不同问题:
- 大量白色黏痰: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这类人多有长期吸烟史或职业性粉尘接触史;
- 黄色脓痰:提示可能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比如细菌性肺炎或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
- 粉红色泡沫痰:要警惕急性左心衰竭,这是心脏功能失代偿的急症,需立即就医。
胸痛不一样,原因大不同
肺源性胸痛(肺部问题引起)和心源性胸痛(心脏问题引起)的区别很关键。肺癌相关胸痛有三个特点:
- 位置准:疼痛区域和肿瘤位置相关,比如右肺上叶病变会放射到右肩部;
- 持续疼:多是持续性钝痛或刺痛,和心绞痛“一阵一阵压榨样疼”完全不同;
- 动了更疼:深呼吸、咳嗽或抬胳膊时疼痛加重,可能是肿瘤侵犯了胸膜或胸壁。
还要注意区分其他情况:心脏神经症的疼是“游走性针刺样”,和情绪波动有关;肋软骨炎则在胸壁特定位置有明显压痛点,一按就疼。
肺部淋巴结肿大,是良性还是恶性?
肺部淋巴结主要分肺门区和纵隔区两类,正常直径通常小于1厘米。判断良恶性可以看这些特征:
- 良性信号:以前得过感染的人,淋巴结可能有钙化;有免疫性疾病的人,淋巴结会“反应性增生”(暂时变大);
- 可疑恶性信号:CT显示淋巴结短径超过1.5厘米、边缘不规则或中间有坏死;
- 动态观察更准:近期刚感染的人,淋巴结可能暂时肿大,建议4-6周后复查,看有没有缩小。
最后确诊必须结合症状、肿瘤标志物检测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不能单看淋巴结大小。
自己怎么查?高危人群要做这些筛查
早期发现肺部问题,自我监测和规范筛查缺一不可。
- 记症状:超过2周要就医:用症状记录表(手机或本子)追踪咳嗽频率、痰的性质、胸痛特点。如果这些症状持续超过2周,一定要及时去医院;
- 高危人群:每年做低剂量CT:40岁以上、吸烟指数≥400年支(日吸烟量×吸烟年数),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推荐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
- 警惕“不典型信号”:除了咳嗽、胸痛,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声音嘶哑、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脖子上能摸到小肿块),也要赶紧查——这些可能是肺部疾病的“全身预警”。
临床数据显示,局限性肺癌(没扩散)早期治疗后,5年生存率能达到80%;但如果已经远处转移,生存率会降到不足10%。所以一旦出现持续性呼吸道症状,一定要遵循“三早原则”: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别因为“忍一忍”耽误了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