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中,低头看手机、久坐用电脑成了常态,脖子的肌肉常常长时间“绷着”。研究发现,低头时颈椎承受的压力是正常姿势的2-3倍,时间一长,脖子的受力方式变了,肌肉被迫过度工作,慢慢就会酸、胀,甚至动的时候疼——这其实是肌肉要“罢工”的早期信号。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几个科学又好操作的应对方法,最后再说说哪些情况得赶紧找医生。
热敷的正确打开方式
温热能让脖子局部的血管变宽、血流加快,帮着把肌肉里堆的“代谢垃圾”排出去,缓解酸涨感。用45℃左右的热毛巾敷最方便,每次敷15分钟,一天两次就行。要是想试试加植物精油的热敷,记得先在手腕内侧小面积涂一点,没过敏再用。热敷得坚持4周以上,同时轻轻拉一拉颈部肌肉(比如慢慢往左边侧头,保持几秒再换右边),效果会更好。
简单运动,帮脖子“松绑”
两个日常就能做的运动,轻松激活颈部肌肉:
一个是改良版“永字操”——用下巴模拟写“永”字的笔画,每个笔画做的时候保持5秒,能活动到斜方肌、肩胛提肌等8组肌肉,让脖子各个方向都能得到锻炼;
另一个是“垫高看屏训练”——把电脑、手机垫高到和眼睛差不多的高度(比如用支架把电脑架起来),看的时候配合扩胸动作(慢慢把肩膀往后展开,再放松),能改善胸椎往后凸导致的脖子变直问题,减少肌肉紧张。
睡觉姿势,要“托住”颈椎
选枕头得跟着脖子的“脾气”来:理想高度是自己肩宽的一半加5厘米左右(比如肩宽40厘米,枕头高度就是25厘米左右),按下去3秒内能弹回来的最好,这样能托住颈椎。还有个小技巧叫“分层支撑法”——在普通枕头下面垫个薄枕头(比如折叠的毛巾被),形成5厘米的高度差,能更好保持颈椎正常的往前凸的曲线。有人用蝶形枕头,早上起来脖子僵的概率能降67%,但得试,选自己觉得舒服的。
工作时,别让脖子“固定不动”
用电子设备的人,得养成“动态工作”的习惯:每20分钟抬头看6米外的东西20秒(比如看窗外的树),让脖子放松一下;用手机的时候,要“举屏平视”——把手机举到和眼睛平行的高度,对话框调到屏幕上方,这样头自然保持正位,不会总低头“勾着”;还可以每天做几次“墙壁天使”——靠墙站好,肩膀、背部贴墙,慢慢把手臂往上抬(像天使的翅膀),再慢慢放下,能增强肩袖肌肉的力量,改善圆肩驼背,减轻脖子的压力。
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如果出现这些“警报信号”,别犹豫,马上找医生:一边胳膊像过电一样疼(从脖子串到手指)、握东西没劲儿(比如拿杯子会滑掉)、或者头晕得厉害(天旋地转那种)。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选检查(比如拍颈椎X光片),颈椎牵引之类的治疗得听医生的,别自己乱做没科学依据的疗法(比如随便扳脖子)。
总的来说,脖子疼大多是平时“作”出来的——低头太多、姿势不对,肌肉累坏了。只要坚持做好这几件事:正确热敷、做简单运动、选对枕头、工作时动态调整,就能帮脖子“减负担”。但如果出现胳膊串着疼、握力下降、眩晕,一定要及时就医——这些是身体在“喊救命”,得让专业医生来处理。日常多注意,脖子才能少遭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