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4月,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最近是不是感觉身边咳嗽、打喷嚏的人突然多了?这可不是错觉——流感病毒就像“季节常客”,一到气温忽冷忽热的时候就出来“捣乱”。研究发现,20-25℃的环境会让流感病毒存活时间明显延长,这也是春天容易成为流感传播“温床”的关键原因。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三大本质差异
很多人觉得流感就是“重感冒”,其实它们的病毒完全不一样。普通感冒大多是鼻病毒、冠状病毒引起的,而流感是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导致的全身感染,两者在传播能力、症状表现和身体反应上都有本质区别。
1. 传播能力:流感更“易传染”
流感病毒通过飞沫和接触两种方式传播,传染性特别强。一个喷嚏能喷出来数万个病毒颗粒,3米内的人都可能被传染;门把手这类光滑表面上,流感病毒比普通感冒病毒存活得更久。
2. 症状表现:流感“来势汹汹”
普通感冒是慢慢发作的,而流感往往突然“来袭”。典型症状有:持续39℃以上的高烧(能烧3-5天)、明显的全身肌肉酸痛,还有剧烈头痛、寒战乏力,这些症状可能持续1-2周。而且,流感患者得病毒性肺炎的风险比普通感冒高很多。
3. 身体反应:流感会让免疫系统“过度紧张”
流感病毒会引发身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也就是“细胞因子风暴”),即使是免疫力正常的人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健康人得流感后病情会突然加重的原因。甚至青壮年得流感后发展成重症的情况也不少见。
流感防控指南:五项关键措施
1. 打疫苗:最基础的防护
每年的流感疫苗都是针对当年流行的病毒株设计的,能帮助身体更好地识别流感病毒,显著降低感染风险。目前的疫苗能覆盖甲型H1N1、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
2. 通通风:改善室内空气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能降低病毒浓度。研究显示,当室内CO₂浓度超过1000ppm时,病毒更容易存活。所以要定期开窗通风,必要时可以用空气净化设备。
3. 好好洗手:切断传播途径
好好洗手能有效洗掉手上的病毒。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要选酒精浓度60%以上的;洗手时要重点搓洗指甲缝、手腕这些地方,时间不少于20秒。
4. 补营养:增强免疫力
吃好饭、补够营养能帮身体提升抵抗力。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够的人更容易得流感,可以通过晒太阳和日常饮食补充,但别过量。
5. 注意行为:减少传染风险
咳嗽、打喷嚏时用手肘捂口鼻(别用手);经常擦拭门把手、键盘这类高频接触的物品,办公场所可以备点消毒用品;出现流感症状后别带病工作,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
重点人群要特别防护
儿童感染流感后可能出现热性惊厥,家长要学会物理降温技巧;老年人可以打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一起增强防护;有慢性病的人如果持续发热,要及时就医评估情况。
最后提醒:抗流感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自行用药可能让病毒产生耐药性。要是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这类严重症状,一定要立刻寻求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