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识别脑雾信号,三步提升认知效率

作者:家医大健康
2025-09-05 10:09:14阅读时长3分钟1441字
识别脑雾信号,三步提升认知效率
神经内科心理科营养科脑雾认知功能营养补充压力管理睡眠质量

内容摘要

现代人常见的"脑雾"现象,从睡眠质量、营养摄入到压力管理提供科学应对方案,结合脑科学原理揭示提升认知功能的实用技巧,帮助读者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改善思维清晰度。

大脑偶尔“转不动”,比如突然忘事儿、没法集中注意力,是现代人常遇到的小麻烦——这就是大家说的“脑雾”。它其实和神经信号传递变慢有关,还会和坏习惯形成恶性循环:比如睡不好会加重脑雾,脑雾又让人更难睡好。早发现信号、及时调整,能帮我们保持脑子灵光。

脑雾的常见表现

如果最近老有这些情况,可能是脑雾来了:

要是以上情况有3种以上,持续超过2周,建议去做个专业的认知检查。

为什么会有脑雾?

睡不好是大诱因

现在成年人的深度睡眠比三十年前少了差不多1/3,睡眠不规律会让大脑里的“清洁系统”(脑脊液)没法好好清理代谢垃圾。而且晚上看手机、电脑的蓝光,会打乱褪黑素的分泌节奏——该睡的时候睡不着,该醒的时候没精神,脑子自然“蒙”。

吃的不对,大脑没“燃料”

大脑很费能量,需要这些营养“打底”:

可现在很多人吃的都是精制碳水(比如白米饭、蛋糕)、油炸食品,这些营养根本不够,大脑“没吃饱”,自然转不动。

压力大,激素乱了

长期压力大,体内的皮质醇(压力激素)会忽高忽低:它会伤害负责决策的前额叶,让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变“弱”;还会让负责“动力”的多巴胺系统变迟钝,连管记忆的海马体都没法生成新细胞——脑子的“资源分配”乱了,肯定没法好好工作。

久坐不动,脑子“缺氧”

久坐会让脑子的血流量少1/4,不运动的话,大脑里一种叫BDNF的“营养因子”也会变少——这种因子能帮神经细胞长“连接”,少了它,神经信号传递就变慢。

微量元素不够,神经“跑不动”

现在土壤里的营养流失,导致食物中的锌少了20%左右,镁能被身体吸收的量也变低,硒的含量忽高忽低。这些元素是神经递质的“小帮手”,少了它们,神经信号传递就会“卡壳”。

怎么改善脑雾?

先把觉睡好

吃对食物,给大脑“加油”

动起来+练脑子,激活神经

脑雾不是什么“大病”,但不管它会越变越糟。有研究用大脑扫描证实,坚持8周这些方法,人的默认模式网络(和认知相关的大脑网络)连接变紧密了18%-25%,工作记忆容量也增加了大概30%。要是想知道有没有进步,可以用正规的认知测试工具定期测测——慢慢来,脑子会慢慢“亮”回来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