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溺水急救黄金4分钟:正确施救三步法避坑保命

作者:家医大健康
2025-09-05 13:18:26阅读时长3分钟1004字
溺水急救黄金4分钟:正确施救三步法避坑保命
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溺水急救CPR操作控水误区AED使用急救响应

内容摘要

依据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解析溺水急救核心步骤,系统阐述标准化CPR操作流程、常见错误干预方式的危害,结合智能急救系统发展现状,提供科学实用的现场处置方案,并强调全民急救培训对提升存活率的重要意义。

夏日水域活动多,溺水事件也跟着变多。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数超5万,其中七成以上是因为现场急救方法不对,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掌握规范的急救技能,关键时候真能救人命。

大脑缺氧超过4-6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损伤,所以溺水后的最初4分钟被称为“黄金抢救期”。研究发现,每延迟1分钟做有效的心肺复苏,患者的存活率就会下降7%-10%。美国心脏协会2023年的心肺复苏指南也明确说,前4分钟内规范做胸外按压的患者,恢复情况比晚救的好很多。

做溺水急救得按标准步骤来:第一步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安全,比如用长杆、救生圈之类的工具在岸上拉人;未成年人千万不能直接下水救,这是中国红十字会特意提醒的。把人移到安全地方后,马上检查有没有意识、会不会呼吸——要是没反应也没自主呼吸,得立刻开始心肺复苏(CPR)。

现在的心肺复苏有三个核心步骤:摆对体位、胸外按压、人工呼吸。要让患者平躺在硬地上,头、脖子、身体保持一条直线。以前常用的“倒背控水”法已经被很多研究叫停了——2021年《柳叶刀》的研究说,这种方法不仅耽误抢救时间,还可能弄伤颈椎,现在国际急救指南明确不让用了。

胸外按压要用双手叠起来按,位置在胸骨的中下段,深度5-6厘米,每分钟按100-120次。如果不想做或者不会做人工呼吸,一直做胸外按压也能维持血液循环。研究说,正确的CPR能让脑组织获得正常水平70%的氧气。

急救里有几个常见误区得纠正:拍背控水会伤颈椎,腹部冲击容易让人呕吐呛到,等救护车来可能错过最佳时机。挪威急救协会的数据跟踪发现,非专业人员立刻做心肺复苏,能让溺水者的存活率提高3倍。

现在的急救系统越来越智能了,120调度中心能用智能定位找到最近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还能实时指导怎么用。比如2023年杭州亚运会时建的“黄金3分钟响应圈”,把智能调度、远程指导和设备支持结合起来,让溺水急救的成功率提到了67%。

预防溺水得记住几个安全规则:下水前热身15-30分钟,酒后2小时内别游泳,要去有专业救生员、配了AED的正规场所。看孩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沉默性溺水”——这种情况往往是孩子短暂挣扎后就很快沉下去,不容易发现。

国家卫健委的《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重点人群的急救知识普及率要到80%。建议大家每2年参加一次专业复训,因为心肺复苏的规范一直在更新——比如2023版指南就改了不少,像优化了按压和通气的顺序,取消了检查胸廓起伏的环节。

急救技能普及得越好,群体的急救成功率就越高。学会规范的心肺复苏,避开常见错误,再配合现在的急救网络,就能在意外发生时为生命抢时间。通过不断的宣传和培训,我们每个人都能当生命的守护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