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负责给全身供血,如果供血出了问题,可能会表现为各种胸痛症状。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我国冠心病患者已超过1.1亿,其中约78%的人曾出现过典型的心绞痛症状——这种容易被忽视的表现,可能是严重心血管事件(比如心梗)的信号。
心绞痛的几种常见类型
- 初发型心绞痛
刚出现的劳力型心绞痛,发病时间不到2个月。典型表现是胸骨后有压迫感,持续5-10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类药物就能缓解。约15%的人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展成更严重的恶化型心绞痛。 - 恶化型心绞痛
原本稳定的心绞痛突然“加重”:发作次数比之前多3倍以上,持续时间延长到15分钟以上,疼得也更厉害。这说明冠状动脉里的斑块可能破了或掉了,要警惕急性心梗的风险。 - 卧位型心绞痛
躺着的时候发作的胸痛,多在夜间睡眠中出现。这类患者里,约40%可能在半年内发生急性心脏问题,因为它常伴随迷走神经兴奋带来的心跳异常风险。 - 变异型心绞痛
由冠状动脉突然收缩(痉挛)引起,大多在休息时发作。做心电图会看到ST段抬高,还可能引发室性早搏等心跳异常。约80%的病例发生在夜间至清晨时段。 - 中间综合征
胸痛持续超过30分钟,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虽然此时心肌酶可能还没升高,但冠状动脉已严重变窄,死亡风险很高,必须立即就医。
急性发作时,正确做法要记牢
- 立刻停下休息:停止所有活动,改成半坐半躺的姿势(比如背靠枕头坐在床上),能减轻心脏负担。
- 合理用药: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注意收缩压需维持在90mmHg以上),无禁忌症者也可服用阿司匹林。
- 赶紧叫救护车:立即打120寻求专业帮助,别自己开车或打车去医院——路上可能发生危险。
这些行为千万不能有:继续活动(加重心脏负担)、擅自吃降压药、硬扛着不求助。
平时做好长期管理,能降低风险
先调整生活方式
- 吃对饭:每天盐不超过5克,少吃脂肪(每天胆固醇≤300毫克)、少糖;多吃粗粮、蔬菜(补膳食纤维)和水果、深色蔬菜(补抗氧化物质)。
- 动起来:病情稳定者可做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运动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之间,每周累计运动150分钟即可。
- 控好危险因素:血压维持在130/80mmHg以下,空腹血糖≤6.1mmol/L,“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mmol/L。
定期检查随访
要定期做心电图,监测ST段变化;高危人群(比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每年做一次运动负荷试验,评估冠状动脉储备能力。
关键提醒别忘
一旦出现胸痛,一定要及时就医——研究显示,规范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做心血管筛查,早发现潜在问题。
总之,心绞痛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不管是急性发作时的正确处理,还是平时的长期管理,都不能掉以轻心。早识别、早干预、坚持健康生活,才能更好保护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