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是个像精密仪器一样的结构,里面的肌腱在“腱鞘”这个滑膜做的管子里滑动,才能完成握、抬、转等动作。如果手指经常重复一个动作——比如长时间用手机、做手工、抱孩子,肌腱和腱鞘反复摩擦,就会出现微小损伤。时间长了,可能引发慢性无菌性炎症。有研究发现,长期高强度用手会让腱鞘的形状发生变化,影响手腕活动。
腱鞘炎的典型表现
- 晨僵:早上起床时手腕发紧、动不了,活动一会儿才慢慢缓解
- 握力下降:手里没劲,拧毛巾、握杯子的时候总打滑
- 疼痛:手腕大拇指那边总酸酸胀胀的,用力的时候更疼,还会往胳膊上串
- 异响或卡顿:活动手腕时能听到摩擦的声音,有时候突然卡一下动不了
- 局部肿或疼:肿的地方皮肤有点烫,按下去有个明确的痛点
三级防治方法
基础防护:日常就能做的缓解
- 定时休息:每工作45分钟,停下做5分钟手腕伸展、转圈的动作,让肌腱“放松”
- 冷热敷:刚发作疼的时候(急性期)用冰袋敷15分钟,缓解肿胀;慢性疼的时候用热毛巾敷,促进血液循环
- 用护腕:选能调节松紧的护腕,帮肌腱保持正确的滑动路线,减少摩擦
专业治疗:需要医生帮忙的方法
- 物理治疗:比如超声波治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帮炎症消下去
- 药物治疗:外用的抗炎药要听医生的,局部打针也得严格控制次数,别乱打
- 康复训练:跟着医生做慢慢加量的肌力训练,比如握弹力球、手腕抗阻练习,让肌腱重新能承受力量
手术情况:什么时候需要开刀?
如果一直有弹响、肌腱明显变厚,或者保守治疗(比如敷药、训练)没用,可能需要手术松解腱鞘。现在微创技术伤口小、恢复快,但术后得做本体感觉训练(比如闭眼时感受手腕的位置),避免复发。
怎么预防腱鞘炎?
- 调整工作环境:把键盘高度调对,让手腕保持中立(不往上抬也不往下压),用符合人体工学的键盘、鼠标,减少手腕负担
- 练握力:每周练3次,每次10分钟握力训练(比如握握力器),增强手腕周围的肌肉,保护肌腱
- 早上活动:起床后做“手指爬墙”——沿着墙慢慢往上抬手臂,手指顺着墙爬,活动手腕和肩膀
- 注意姿势:别长时间用一只手提重物,尽量用两只手托;抱孩子的时候换着胳膊,别总用一侧
- 促进循环:定期用冷热水交替泡手(冷水10-15℃,热水25-30℃,温差不超过10℃),改善手腕血液循环
特别提醒:如果手腕疼超过2周没好,或者出现手麻、肌肉萎缩(比如手背变瘦),一定要赶紧去医院做专业检查。早期干预(比如刚疼就休息、敷药)比拖到严重了再治效果好得多,别自己长期吃止疼药,可能掩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