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肿瘤的早期症状很会“藏”,但临床发现,85%的患者会有比较典型的信号。掌握这些核心预警,对早期发现特别重要。
典型表现要留意
- 无痛性血尿
尿液变成洗肉水样是最首要的警示。因为肿瘤表面的血管长得乱、容易破,出血多少和肿瘤大小有关系。要注意的是,血尿是“间歇性”的——可能自己好个7到14天,之后又会复发,这种“好一阵坏一阵”的特点很有诊断价值。 - 肾绞痛+排血块
如果肿瘤堵住了输尿管,大概30%的患者会突然肾区疼得厉害。和肾结石区别在于:疼的时候可能会排出条状的血块,而且普通排石治疗不管用。疼得越频繁,可能肿瘤长得越大。 - 肾区摸到肿块
体检时摸到肾区有肿块,大多是肾脏变大了——因为尿路堵久了,肾脏里积了水。摸起来表面光滑,像个软的囊性包块,位置比较深。这种情况大多是肿瘤晚期了,得赶紧治。 - 全身“没力气”信号
15%的患者会出现“副肿瘤综合征”:比如没原因地瘦(6个月内瘦了10%以上)、一直没力气、低烧。男性如果还伴有右侧精索静脉曲张,要小心肿瘤可能侵犯了肾静脉。
常用检查怎么选
- 静脉尿路造影(IVP)
用双倍剂量的造影剂能让尿路图像更清楚,典型表现是尿路里有“缺块”或者肾脏积水。能查出80%的中高分化肿瘤,但肾功能不好的人显影效果会打折扣。 - 逆行肾盂造影
通过尿道插导管直接打造影剂,诊断准确率超过75%,特别适合IVP没拍清楚的人。能清楚看到肿瘤的样子——比如表面不平整、根儿很宽这些恶性特征。 - CT尿路成像(CTU)
平扫时能测肿瘤的CT值(一般10-70HU),增强扫描会慢慢变亮。对伴有结石的鳞状细胞癌,检出准确性高达92%,还能准确判断肿瘤到了哪一期。 - 超声检查
作为初步筛查,腹部超声能查出1厘米以上的肿瘤,看起来是低回声包块,后面有影子。彩色多普勒能看肿瘤里的血管分布,但对输尿管中间部分的问题敏感度不高。 - 磁共振尿路成像(MRU)
3T的MRU空间分辨率能到0.5毫米,不用造影剂也能看清尿路结构。判断肿瘤侵犯范围的准确性和CTU差不多,适合对造影剂过敏的人。
发现异常该怎么做
如果有可疑症状,按下面的步骤来:
- 第一次看病选三级医院的泌尿外科,做尿常规和肿瘤标志物检查;
- 仔细记症状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尤其是血尿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好;
- 按顺序做IVP→超声→CTU的影像学检查,不要漏掉。
还要特别注意两边肾脏的功能,因为20%的患者另一边肾脏会有代偿性变化。临床数据显示:局限在局部的肿瘤(T1-T2期)做手术后,5年生存率能到72%;但如果肿瘤已经扩散浸润(T3-T4期),生存率就骤降到18%了。
总之,输尿管肿瘤早期虽然“隐蔽”,但只要留意无痛性血尿、肾绞痛伴血块、肾区肿块这些信号,及时去医院做检查,就能早发现早治疗。建议40岁以上的人每年做一次泌尿系统超声筛查,长期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的高危人群,每半年做一次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把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