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头痛分成不同类型,其中气血双虚型、产后虚损型、湿热上扰型这三种最常见。不同体质的人调理方法差别很大,先搞清楚自己属于哪种,才能针对性改善头痛。
气血双虚型头痛:补养是关键
这类人常伴有面色苍白、没力气、心慌、月经量少等症状。日常要注重补营养,每天可以吃5-8颗去核红枣、15克桂圆肉,搭配粳米熬粥喝。中医建议搭配八段锦、太极这类温和的运动,每天规律练30分钟。另外,补的食物要温热着吃,别空腹吃,不然可能伤肠胃。从现代营养角度看,红枣里的环磷酸腺苷和铁元素含量高,但要注意量——每天别超过30-50克鲜枣的量,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
产后女性头痛:调养需兼顾哺乳
产后气血耗得厉害,再加上睡不好,很容易犯持续性头痛。睡眠上可以试试“三明治睡眠法”:把夜间哺乳的间隔分成2小时的小睡眠块,中间穿插短时间休息。热敷的话,用40℃左右的温毛巾敷前额,每次15分钟就行。中医外治里推荐耳穴压豆,刺激耳部的神门、枕区这些穴位能缓解不适,但得让专业医生操作。临床上观察到,约65%的产后头痛妈妈规范调养2-4周后,头痛会明显减轻,但要注意观察乳汁分泌有没有变化。
湿热头痛:祛湿清热是重点
如果头痛时感觉头沉得像裹了块布,还有口苦、嘴里发黏、大便黏马桶的情况,大概率是这种类型。饮食上可以用200克冬瓜加30克薏仁煮汤,每周喝3次。住的地方要通风干燥,能用除湿机的话,把湿度控制在50%以下最好。中医刮痧可以选背部的膀胱经,每周1次就行,刮完要避风寒6小时。现代研究也发现,空气湿度超过65%时,身体散热效率会下降40%,湿热体质的人会更难受。
日常调护通用法则
不管哪种头痛,都要注意看屏幕的时间——遵循“20-20-20”原则:每看电子屏20分钟,就抬头看20英尺(大概6米)外的东西20秒。睡觉的环境温度保持在18-22℃,用遮光窗帘,这样能让褪黑素正常分泌。情绪管理可以试试“腹式呼吸法”,每天练3次,每次5分钟。有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腹式呼吸能让副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27%,对缓解血管紧张性头痛有帮助。
要提醒的是,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上面的调理方法得结合个人体质调整。如果头痛持续超过2周,或者伴随看东西异常、手脚麻木等情况,一定要赶紧去神经内科检查,排除器官性问题。中医的外治项目都要去正规医院做,别自己尝试针灸这类侵入性操作。还有临床数据显示,85%的慢性头痛患者综合调理3个月后,发作次数能减少一半以上,但得坚持长期健康管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