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里,很多人习惯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久坐伏案工作,脖子长期“超负荷”,要是出现头晕甚至呕吐,得警惕颈椎出问题了。其实颈椎引发头晕主要和两个原因有关:一是脖子里负责给脑子供血的椎动脉被压到,像水管被捏紧,脑子缺血;二是脖子里的交感神经被刺激得太活跃,像电路串了电,影响全身信号传递。
颈椎引起头晕的两种“作案方式”
一种是椎动脉型——当颈椎屈伸或旋转时,本来就受压迫的椎动脉会更“挤”,血流量能减少30%-50%,负责平衡感的前庭系统一缺血,就会出现天旋地转的头晕、看东西模糊;另一种是交感神经型——颈交感神经节异常放电,不仅会头晕,还会心慌、肚子不舒服,因为它管着全身很多器官的信号传导。
教你3步识别颈椎引起的头晕
- 看诱发原因:突然转头、长时间维持单一姿势(比如低头工作)后,头晕就“找上门”;
- 看伴随表现:脖子肌肉发硬、肩胛区按着疼、胳膊有放射性疼痛;
- 看发作特点:一阵一阵发作,缓解期越来越短,每次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
要特别注意!如果伴随持续性头痛、意识不清或单侧肢体无力,得先排除脑血管意外(比如脑梗)等急症,赶紧去医院。
怎么查才能确诊?常用这3种检查
检查方式 | 能查什么 | 要注意什么 |
---|---|---|
颈椎X线片 | 看颈椎弯度、有没有长骨刺、椎间隙变窄 | 需拍抬头、低头位,看颈椎稳不稳 |
CT三维重建 | 精准找椎间孔狭窄、骨刺位置 | 适合查骨性结构问题 |
MRI检查 | 看脊髓、神经根受压程度、椎间盘退变 | 选T2加权像,能清楚看神经水肿 |
一般建议把MRI和椎动脉MRA一起做,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准确率能到85%以上,是疑似病例的首选组合。
分阶段治疗,从轻到重选方法
保守治疗:
- 吃药缓解:用非甾体抗炎药加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能缓解70%患者的急性症状;
- 物理治疗:颈椎牵引配合热敷,能改善椎动脉供血,但牵引的力度、时间得因人而异。
中医特色疗法:
- 针灸:选颈夹脊穴配合风池穴,每周3次、连做4周是推荐疗程;
- 推拿:别用暴力旋转手法,建议用温柔的关节松动技术调整关节。
手术要考虑这些情况:如果神经功能越来越差(比如手劲持续下降)、保守治6个月没用、出现大小便控制不住,得考虑手术。现在微创手术占60%,术后配合康复训练,85%的人能恢复日常活动。
5个核心办法,防颈椎头晕复发
- 调整工作习惯:电脑屏幕调至平视高度,每工作45分钟拉伸脖子肌肉;
- 睡对枕头:选一拳高的颈椎枕,维持颈椎自然前凸;
- 选对运动:蛙泳、颈椎操这类低冲击运动,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
- 注意保暖:空调房里围防寒围巾,别让脖子肌肉因温差抽筋;
- 纠正日常行为:看手机时视线平行,单肩包重量别超过体重的8%-10%(比如100斤的人别超过10斤)。
研究显示,坚持系统康复训练的患者,2年复发率能降58%。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查一次颈椎功能,出现症状赶紧就医,别自己乱做颈部按摩或整脊——万一手法重了,可能加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