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胃癌高危人群必看!早筛三步降低风险60%

作者:家医大健康
2025-08-25 17:04:49阅读时长4分钟1734字
胃癌高危人群必看!早筛三步降低风险60%
肿瘤科消化内科胃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癌筛查癌症预防早期症状胃镜检查幽门螺旋杆菌

内容摘要

胃癌高危人群特征、早期识别技巧及科学筛查方案,重点解析五大类预警症状,提供可操作的健康管理指南,帮助读者建立科学防癌体系。

我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超过40万,但早期发现率还不到30%。想要防控这场“隐形危机”,得抓住三个关键:识别高危人群、留意早期信号、做好规范筛查。根据最新的《中国胃癌防治指南》,通过科学干预,能把胃癌发生风险降低60%以上。

五类重点人群要警惕

  1. 40岁以上的人:40岁后胃癌发病率突然升高,男性风险是女性的2倍。从流行病学数据看,40-60岁的发病率增长特别快。
  2. 高发地区的居民:东部沿海和西北地区的发病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0%,这和当地爱吃高盐、熏制食物,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有关。
  3.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这种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感染者得胃癌的风险比普通人高7-10倍。它会引发“慢性炎症→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的癌变过程,这已经被很多研究证实。
  4. 有胃病史的人: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癌前病变的人,风险会增加15%-25%;如果同时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风险会更高。
  5. 有家族遗传史的人:如果一级亲属(比如父母、兄弟姐妹)得了胃癌,遗传风险会高2-3倍;有CDH1基因突变的人,要特别注意遗传性弥漫型胃癌的风险。

胃部报警的五大信号

早期胃癌像“静默杀手”,80%的患者初期症状和普通胃病差不多,但这些细节要警惕:

1. 餐后的异常信号

2. 体重异常下降

3. 消化道出血的信号

4. 特殊的消化症状组合

5. 全身性的异常表现

科学筛查的“三步法”

对于高危人群,建议用“三步筛查法”:

  1. 初筛:查血清胃蛋白酶原(PGI/PGII)的比值,能提示胃黏膜有没有萎缩。如果PGI低于70μg/L,而且比值小于3.0,要警惕萎缩性胃炎;
  2. 功能评估:查胃泌素17,能反映胃窦的功能。如果浓度异常升高,可能是胃体萎缩;降低的话,可能是胃窦萎缩;
  3. 影像精查:上消化道造影的准确率有85%,但胃镜还是“金标准”。现在研究发现,染色胃镜加上放大内镜,能把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提高到92%。

预防的四重防护

  1.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要规范根除治疗,这样能把癌变风险降低65%,治疗后要复查确认有没有根除;
  2. 调整饮食:每天盐吃少于5g,腌制食品每个月吃不超过2次;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里面的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能保护胃黏膜;
  3. 改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别吃超过65℃的热食物(比如刚出锅的火锅、热粥);烟草里的亚硝胺、酒精的代谢产物都是明确的致癌物;
  4. 合理用药:长期吃NSAIDs类药物(比如某些止痛药)的人,要配合用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能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动态监测要做好

建议高危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做这些监测:

特别提醒:如果消化道症状(比如胃痛、饱胀、黑便)持续超过2周,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系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预后的关键——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能达到90%以上。40岁以上第一次出现胃病症状的人,不管症状轻还是重,都建议做个胃镜看看。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