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是消化科疾病诊断的“黄金手段”,能不能查准、查舒服,关键看整个流程规不规范。今天就从检查前、检查中到检查后,一步步跟大家说清楚要注意的事。
检查前准备:把胃“清干净”才看得清
胃镜要看得清,食管和胃里得“空”——一般检查前6小时不能吃固体食物(比如米饭、肉),2小时不能喝水。注意这里的“禁水”不是完全不能喝,能少量喝清水(不超过200ml),但甜饮料、带颜色的水(比如果汁、可乐)千万不能碰,会糊住镜头影响观察。
如果正在吃抗凝药(比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得提前找医生调药——华法林要停5-7天,新型的停24-48小时,千万别自己乱停或漏停。
特殊人群要额外留意:糖尿病患者别停基础胰岛素,不然容易低血糖;有心脏病的,降压药正常吃不用停;哮喘患者检查前要提前用支气管扩张剂,避免发作。还有,检查前3天别吃阿司匹林这类抗血小板药,以免影响凝血。
紧张的话试试“渐进式肌肉放松法”:从脚开始,先收紧肌肉10秒再慢慢放松,每一步都配合深呼吸(吸4秒、呼6秒),能帮着降紧张感——有研究说这么做能让检查耐受度提高23%。
检查过程:配合好才能“一次过”
现在的电子胃镜已经很细了(直径5.9-9.8mm),还有高清镜头和窄带成像技术,能看清黏膜上的微血管,不用怕“插得疼”。躺的姿势要对: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头稍微后仰,这样胃镜能顺着食管走,减少摩擦。
当胃镜到喉咙的时候,配合吞咽特别重要——试试“吞咽三步法”:先深呼吸稳住,再用舌头根轻轻“推”一下镜身,最后慢慢做吞咽动作,这样插管成功率能到98.7%。检查中觉得胀是正常的,因为要打气撑开胃才能看清楚,实在胀得慌可以跟医生说,调整体位就能排点气。
术后管理:恢复要“慢一点”
检查完2小时内不能吃也不能喝,得等喉咙的麻药劲过了(大概2小时),不然容易呛到。刚开始吃要遵循“三温原则”:温度刚好(37-40℃,和体温差不多)、质地软(比如米粥、蛋羹)、小口吃(每口不超过5ml),别着急吃硬的、烫的。24小时内别喝碳酸饮料(比如可乐、汽水),不然会胀得难受。
如果做了活检(取了点胃黏膜组织),要盯着两个信号:拉黑便可能是创面渗血,得赶紧去医院;喉咙疼超过48小时没好转,要小心感染。还有,术后12小时内别开车、别碰精密仪器,麻药可能让反应变慢,不安全。
关键注意事项要记牢
- 口腔和眼镜:检查前要摘活动假牙、矫正器,隐形眼镜换框架的,避免掉进去或刮伤;
- 穿对衣服:穿宽松的前开式衣服(比如扣扣子的衬衫),别戴金属饰品,腰带别系太紧,方便医生操作;
- 要有人陪:做无痛胃镜一定要带个陪同的人,麻药劲儿可能24小时才过,自己没法安全回家;
- 带点备用物品:带块旧毛巾和换洗衣服,万一检查时吐了,能擦干净或换衣服。
这些误区别踩
- 年龄误区:别以为胃癌是老人病——2022年数据显示,35岁以下胃癌患者占比已经到6.7%了,年轻人有胃痛、反酸要及时查;
- 损伤误区:担心胃镜会伤胃?其实现在技术很成熟,损伤率不到0.03%,主要看医生经验和你配不配合;
- 空腹误区:别为了“更空”饿太久——禁食超过12小时容易低血糖,最好8小时内做完检查;
- 饮食误区:做了活检的人,饮食要一步步来:先喝流质(比如米汤),再半流质(比如粥),最后软食(比如软面条),别吃硬的、糙的(比如坚果、粗粮),不然会刮到创面。
把这些流程搞清楚,能大大提高检查的准确性——有研究说规范准备能让早癌检出率提高19%。建议大家提前3天拿到检查须知,跟医生说清楚自己的病史、吃的药,一起定个适合自己的方案,别因为“不懂”影响检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