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医生常把胃镜检查比作“给胃装摄像头”——它是诊断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金标准”,但很多人对它又盼又怕:盼的是能精准查清楚问题,怕的是检查过程不舒服。今天我们就把胃镜检查的全流程注意事项说清楚,帮大家放下顾虑。
检查前准备:五大关键环节
- 严格空腹要求
检查前8小时得彻底不吃不喝,连清水都不行。跟抽血不一样,胃镜需要胃里干干净净的——要是有食物残渣,医生可能看不清病灶。特别要注意:黑咖啡、茶这类含咖啡因的饮料会刺激胃酸分泌,检查当天千万别喝。 - 戒烟与呼吸管理
检查前3天最好戒烟——吸烟会让胃黏膜充血肿起来,医生不好找病灶。另外可以提前练一练腹式呼吸:吸气时肚子鼓起来,呼气时肚子缩回去,有数据说85%的人用这个方法能减轻检查时的难受。 - 心血管评估
40岁以上,或者有心脏病、脑血管病病史的人,检查前要先做心电图。检查当天最好让家人陪着——检查后可能会有点短时间的嗓子疼(大概30%的人会有)或者肚子胀(25%左右),都是正常反应。 - 体位与防护
检查时要侧着左边躺,得把活动假牙、眼镜摘下来。检查前会让你含点局部麻药,有些人可能觉得嗓子里有东西,这时候别用手抓,轻轻咳一下提醒医生调整镜子角度就行。 -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凝血功能不好的人,要提前查凝血四项;吃抗凝药的人得听医生的调整用药。怀孕的女性要提前告诉医生孕周——根据指南,怀孕14-28周(中期)相对安全。
检查过程配合要点
进了检查室要尽量放松,重点注意这几点:
- 镜子过嗓子时:配合做吞咽动作,别用牙咬镜子——现在胃镜外层有保护,但咬的话可能弄坏镜子或者划伤食管;
- 往胃里打气时:保持均匀的腹式呼吸,别突然憋气或者扭身子——配合呼吸能让检查时间缩短20%-30%;
- 觉得难受时:举个手让医生慢点儿,别硬忍,不然可能得中断检查。
检查后护理要点
- 麻醉恢复期管理
嗓子的麻药劲儿大概能持续30-60分钟,检查后2小时再吃东西。先试试喝温水,没有呛着的话,再吃米汤、藕粉这类流质食物,慢慢过渡到软乎的饭。 -
常见反应处理
- 嗓子不舒服:含块冰或者用淡盐水漱口能缓解,一般24小时内就好了;
- 肚子胀、打嗝:正常的,别马上躺着,散散步帮着排气;
- 少量呕血:要是只有一点血丝,自己止住了,大多是黏膜擦破了,先观察;要是一直出血,赶紧去医院。
-
异常情况预警
要是有下面这些情况,得赶紧就医:- 一直剧烈肚子疼(不到0.1%的人会有);
- 呕血超过半杯(大概50ml);
- 拉黑便超过24小时。
六大临床指征解析
根据2022版《中国消化内镜诊疗指南》,有这些情况要及时做胃镜:
- 持续消化不良:45岁以上的人,连续2周有肚子疼、胀、吃一点就饱的情况,得排除器官病变;
- 消化道出血:比如呕咖啡样/鲜红色血、拉黑便(像柏油一样),或者大便潜血阳性超过2周;
- 吞咽异常:越来越难咽东西,或胸骨后有烧痛感、异物感,得查食管是不是窄了或长肿瘤;
- 频繁反流:每周反酸、烧心至少2次,影响生活了,得评估胃食管反流程度;
- 误吞异物:比如吞了硬币、鱼刺之类的,得赶紧急诊——尖锐异物可能扎破器官;
- 体重骤降:6个月内体重掉10%以上,还没胃口,得排查肿瘤、内分泌等问题。
特殊检查技术解析
经鼻胃镜(超细胃镜)的镜子只有5.4mm粗,能让40%的人更耐受。但要注意:
- 适合谁:常规胃镜做不了的、小孩、嗓子特别敏感的人;
- 不适合谁:鼻子窄、凝血不好、严重心肺病的人;
- 预约:得提前24小时约特殊设备和医生。
高危人群建议
- 40岁以上有家族史的:每3年定期查;
-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治好后1年复查;
- 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根据病理结果,每6-12个月随访。
根据最新的《消化内镜质量控制标准》,规范操作的话,胃镜并发症发生率不到0.5%——穿孔大概0.03%-0.08%,出血0.1%-0.2%。大家不用太怕,正确认识风险,记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