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正常体温不是固定数值,会因个人差异和昼夜时间略有波动,一般来说,成年人腋下体温超过37.5℃就需要留意。新冠感染后的体温变化有“阶梯式上升”特点——初期可能只是37.8℃左右的低烧,24-48小时内逐渐升至38.5℃以上;约15%的感染者全程不会高烧,仅表现为持续低烧或打寒战。要注意的是,体温监测得结合症状综合判断,不能只看体温数值。
新冠症状的临床表现特征
感染新冠后的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症状主要有这些:
- 主要症状:87%的患者会持续发热,65%会干咳,91%会感到乏力;
- 消化道症状:约23%的人会出现腹泻、恶心;
- 特殊症状:12%的人会伴随嗅觉或味觉异常,6%的人以肌肉酸痛、结膜炎为首发表现;
- 危重症征兆:如果快速出现呼吸急促、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
发烧≠新冠!三步鉴别法
遇到发热别慌,按这三步系统鉴别:
- 看症状组合:新冠通常是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全身反应(如肌肉酸痛),普通感冒主要以鼻塞、流涕等局部症状为主;
- 问接触史:14天内有没有去过人员密集场所?有没有接触过可疑感染者?
- 测变化趋势:普通发热一般2-3天缓解,新冠发热多持续5天以上,且症状会逐渐加重。
居家自检操作指南
出现症状时,可在家做这些监测:
- 体温监测: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记录下来形成体温变化曲线;
- 血氧检测:用指夹式血氧仪监测,若血氧饱和度低于95%要留意;
- 症状记录:详细记好咳嗽频率、呼吸感受等变化;
- 隔离准备:备好口罩、消毒用品,设置单独隔离房间。
专业检查的诊断价值
疑似感染需做这些专业排查:
- 血液检查:看淋巴细胞是否减少、炎症指标是否升高;
- 影像学检查:胸部CT可能显示特征性“磨玻璃样改变”;
- 病原学检测:鼻咽拭子核酸检测是确诊的关键依据。
防护措施实施要点
预防要形成闭环,做到这几点:
- 戴对口罩:正确戴N95或医用外科口罩,每4小时换一次;
- 环境消毒:每天开窗通风至少3次,用含氯消毒液擦常碰的地方(如门把手、桌子);
- 增强免疫:保证每天8小时睡眠,多吃含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
特殊人群监测重点
老人和慢性病患者要特别注意:
- 警惕“沉默性低氧”——血氧下降但没有明显呼吸困难;
- 留意非典型症状:比如突然没精神、食欲骤降;
- 家属可准备简易呼吸训练器,辅助康复。
总之,面对新冠,我们要先了解它的症状特点,学会鉴别发热原因,在家做好自检,必要时及时就医;同时坚持做好防护,尤其是特殊人群要多留意细节。这样才能更科学地应对新冠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