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后的症状表现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中咳嗽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典型症状。初期主要是刺激性干咳,这是病毒侵袭咽喉部及气管黏膜引起的,此时一般没有痰;随着病情发展,约35%的感染者会在发病第5到7天开始咳痰,痰大多是白色黏液状,和细菌感染时的黄脓痰有明显区别。如果痰量突然变多或者出现黄绿色痰,可能提示合并了细菌感染,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在免疫力低的人身上,需要专业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处理。
症状演变的三个阶段
根据2023年《柳叶刀》发表的变异株研究,当前主要流行毒株的症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潜伏期(3-5天)
病毒在体内潜伏的时间通常是3到5天,最长能到14天。这时候虽然没有症状,但已经具备传播能力。
2. 初期症状(第1周)
85%的感染者会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包括:
- 发热:多为低中度发热(体温37.3-38.5℃);
- 咽痛:疼得比较剧烈,会影响吞咽;
- 肌肉酸痛:比普通感冒更明显,还伴着乏力;
- 嗅味觉减退:这是新冠的特征性表现,发生率约70%。
3. 呼吸系统症状(第2周)
约60%的感染者会出现这些症状:
- 持续干咳:晚上会加重,可能还会觉得胸骨后有牵拉感;
- 胸闷气促:活动后更明显,安静下来能缓解;
- 呼吸急促:如果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钟,要提高警惕。
变异株带来的症状变化
不同变异株导致的症状不太一样:
- 奥密克戎BA.5: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重症率下降到5%以下;
- XBB系列:消化道症状比例上升,约20%的人会出现腹泻;
- EG.5变异株:咳嗽持续时间延长,平均能到12天。
这些变化提醒我们,不能只靠以前的症状经验判断,要结合流行病学史(比如有没有接触过感染者)综合评估。
症状鉴别指南
当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可以通过以下特征初步区分新冠、普通感冒和流感:
特征 | 新冠感染 | 普通感冒 | 流感 |
---|---|---|---|
发热特点 | 渐进性低热 | 低热为主 | 突发高热 |
咳嗽特征 | 干咳为主 | 湿性咳嗽 | 干咳伴胸痛 |
嗅味觉变化 | 常见(70%) | 少见 | 罕见 |
全身症状 | 明显肌肉酸痛 | 轻微不适 | 剧烈头痛乏力 |
传染期 | 症状前2天至7天 | 发病后3-5天 | 发病前1天至5天 |
科学应对的三大原则
- 症状监测:每天用电子体温计记录体温变化,观察症状持续了多久;
- 隔离防护:居家时保持独立空间,每天通风2次,每次30分钟;
- 营养支持:保证每天喝1500-2000ml水,适当补充维生素C。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要立即就医:
- 持续高热超过3天(体温>39℃);
- 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低于95%;
- 呼吸困难越来越严重(比如活动耐量明显下降,以前能走几步,现在走两步就喘)。
总之,新冠感染的症状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变异株的表现也有差异。大家可以通过症状特点初步鉴别,日常做好症状监测、隔离防护和营养支持。尤其是高风险人群,要多留意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危险信号,及时找医生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