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搭桥手术是治疗严重冠心病的重要方法,至今已有60年的临床应用经验。2023年的最新研究显示,87%接受手术的患者症状能明显缓解。不过,任何手术都会有术后反应,我们需要客观了解这些情况。
手术适应症的判断
不是所有冠心病患者都需要做搭桥手术,医生会根据三类情况判断: 第一类是吃了药还是控制不住心绞痛的患者——比如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5%,用了药物还是经常胸口痛,这时就需要通过手术恢复心肌供血。研究发现,这类患者术后好好管理,5年生存率能到83%,比只吃药的人高20%。 第二类是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ST段抬高型)的患者,发病12小时内做急诊搭桥能挽救缺血的心肌。不过现在支架介入是更常用的急诊方法,但如果血管病变很复杂,还是得靠搭桥手术。 第三类是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比如左主干(心脏主要血管)有问题,同时还有三支血管病变,或者合并糖尿病的血管病变,这时搭桥的长期效果比放支架好。2022年的研究随访10年发现,这类患者搭桥后的生存率比放支架的高11.8%。
术后常见的正常反应
现在手术技术已经很成熟,安全性提高了,但术后还是可能有一些正常的生理反应: 首先是手术切口附近的皮肤感觉异常——比如切口周围有点麻木、刺痛,大概65%的患者会遇到这种情况。研究显示,80%的人在术后6-12个月会自己好,少数人需要用点营养神经的治疗。 其次是心电图的暂时异常——大概15%的患者术后早期会出现非特异性的ST-T改变,这是心肌恢复供血时的正常损伤反应,一般3-6个月会慢慢恢复正常。 还有就是取血管的下肢反应——以前常用大腿的大隐静脉做桥血管,容易导致下肢水肿,现在用了动脉化技术,水肿发生率降到5%以下。如果出现淋巴水肿,穿弹力袜加物理治疗,90%的人3个月内就能缓解。
术后管理的关键
术后管理是恢复的关键,要做好这几点: 首先要正确看待术后不适——85%的不舒服都是正常恢复的过程,术后3个月是心脏功能重建的关键期,好好康复能让心功能提升30%以上。可以从生理指标(比如血压、心率)、心理状态(有没有焦虑抑郁)、运动能力(能不能慢慢走路)三个方面监测恢复情况。 其次要坚持长期随访——2022年的全球数据显示,严格按医嘱随访的患者,重大并发症发生率只有2.1%,而不按时随访的人,1年内再住院的风险是别人的5倍。建议术后第一年每3个月找医生复查一次,之后每半年做一次全面评估。 然后是个性化康复训练——医生会根据你的运动心肺功能(比如爬楼梯会不会喘)制定方案,一般术后2周就能开始慢慢练。研究发现,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打太极),能让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35%。 还要注意:术后要终身吃抗血小板药物,降脂治疗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1.4mmol/L以下。另外,术后1年、3年、5年要做冠脉CTA检查,看看桥血管通不通。
总的来说,心脏搭桥手术是治疗严重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但要明确适应症,了解术后可能的反应,更要做好术后管理。只要遵医嘱、好好康复,大部分患者都能恢复不错的生活质量。